箕踞


拼音jī jù
注音ㄐ一 ㄐㄨˋ

词语解释

箕踞[ jī jù ]

⒈  两脚张开,两膝微曲地坐着,形状像箕。这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箕,名词作状语。

箕踞而骂。——《战国策·燕策》
箕踞乾明佛殿。——清·邵长蘅《青门剩稿》

sit on the floor with one's legs stretched out;

引证解释

⒈  一种轻慢、不拘礼节的坐的姿态。即随意张开两腿坐着,形似簸箕。

《庄子·至乐》:“庄子 妻死, 惠子 弔之, 庄子 则方箕踞鼓盆而歌。”
成玄英 疏:“箕踞者,垂两脚如簸箕形也。”
《史记·张耳陈馀列传》:“高祖 箕踞駡。”
司马贞 索隐引 崔浩 曰:“屈膝坐,其形如箕。”
宋 洪迈 《夷坚甲志·叶若谷》:“一老嫗自外至,手持钱篋,据胡床箕踞而坐,傍若无人。”
清 曹寅 《夜坐限萤字》:“吾人常不袜,箕踞已忘形。”
王统照 《沉船》:“那好说笑的 顾宝,却在草棚下面箕踞坐着吸那‘大富国’的纸烟。”

国语辞典

箕踞[ jī jù ]

⒈  两腿舒展而坐,形如畚箕,是一种随意不拘礼节的坐法。也作「箕倨」、「箕坐」。

《儒林外史·第三三回》:「或据案观书,或箕踞自适,各随其便。」

箕踞造句

1、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几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2、陈司空侯安都,自以有安社稷之功,骄矜日甚,每侍宴酒酣,辄箕踞而坐。

3、汉使陆贾来到南海,赵佗接见他时倨傲无礼,衣冠不整,头盘南粤族的发髻,未束腰带,箕踞而坐,傲慢地接见大汉使者。


词语组词

词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