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期


拼音kè qī
注音ㄎㄜˋ ㄑ一

词语解释

刻期[ kè qī ]

⒈  克期,在严格规定的期限内。

on a set date;

引证解释

⒈  限定日期。刻,通“剋”。

《三国志·魏志·公孙瓒传》:“遣人与子书,刻期兵至,举火为应。”
《资治通鉴·晋穆帝永和元年》:“虎 好猎,晚岁,体重不能跨马,乃造猎车千乘,刻期校猎。”
《儒林外史》第四三回:“他踞了碉楼,以逸待劳,我们倒难以刻期取胜。”
章炳麟 《政闻社社员大会破坏状》:“啟超 説国会议院等事,且曰:今朝廷下詔,刻期立宪。”

国语辞典

刻期[ kè qí ]

⒈  限定日期。

《三国志·卷八·魏书·公孙瓒传》:「遣人与子书,刻期兵至,举火为应。」
《儒林外史·第四三回》:「他踞了碉楼,以逸待劳,我们倒难以刻期取胜。」

限期

英语variant of 克期[ke4 qi1]

刻期造句

1、献忠以武昌民众,不能顿杀,开城驱之入江,焚香三枝,与众刻期

2、动物行为学家将动物配对的关键时期形容为“印刻期”。

3、河北路成,则三晋之辙接於井陉,关陇之骖交於洛口;自河以南,则东引淮、吴,南通湘、蜀,万里声息,刻期可通。


词语组词

词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