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ǎi

采色


拼音cǎi sè
注音ㄘㄞˇ ㄙㄜˋ

词语解释

采色[ cǎi sè ]

⒈  指绚丽的颜色。

⒉  神色,容态。

⒊  文辞的色采。

⒋  指某种思想倾向或事物的某种情调风味。

引证解释

⒈  指绚丽的颜色。

《孟子·梁惠王上》:“抑为采色不足视於目与?”
《淮南子·齐俗训》:“听失於诽誉,而目淫於采色。”

⒉  神色,容态。

《庄子·人间世》:“采色不定,常人之所不违。”
郭象 注:“喜怒无常。”
成玄英 疏:“神采气色,曾无定準。”

⒊  文辞的色采。

宋 赵令畤 《侯鲭录》卷八:“凡文字,少小时须令气象峥嶸,采色绚烂。”
明 方孝孺 《与郑叔度书》之三:“相如、扬雄 之流夸富艷,昡采色,穷精毕虑而为之。”
章炳麟 《国故论衡·文学总略》:“凡文理、文字、文辞,皆言文,言其采色发扬谓之彣。”

⒋  指某种思想倾向或事物的某种情调风味。

胡适 《梁启超<墨子校释>后序》:“﹝ 墨子 ﹞主张‘上同’之法--上之所是,必皆是;所非,必皆非之--很带有专制的采色。”

国语辞典

采色[ cǎi sè ]

⒈  五色相间的颜色。

《文选·司马相如·封禅文》:「采色炫燿,焕炳?煌。」

⒉  神采气色。

《庄子·人间世》:「采色不定,常人之所不违。」

采色造句

1、它说明中国人的设色并不拘泥于“所见即所得”,而是通过“布色”、“设色”而“观气采色”,是主观性色彩和象征性色彩的综合,更是内在心性的显露。

2、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声音不足听于耳与?便嬖不足使令于前与?王之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岂为是哉?

3、夫观气采色,天下之通用也。心变于内而色应于外,皎然可见。


词语组词

词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