觥船一棹百分空,十岁青春不负公。
今日鬓丝禅榻畔,茶烟轻飏落花风。
题禅院。唐代。杜牧。觥船一棹百分空,十岁青春不负公。今日鬓丝禅榻畔,茶烟轻飏落花风。
整条酒船给喝个精光,十年的青春岁月,总算没有虚度。
今日,我两鬓银丝,躺在寺院的禅床上,风吹落花,茶烟在风中轻轻飘飏。
诗题一作《醉后题僧院》。禅院:寺院。
“觥(gōng)船”句:化用毕卓典故,据《晋书·毕卓传》:”得酒满数百斛船,四时甘味置两头,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觥,酒杯。觥船即载满酒的船。棹,船桨。
公:指酒神。
禅榻:禅床,僧人打坐用的床具。
飏(yáng):飘。
这首诗写诗人恬淡闲适的生活情趣,当是作者晚年时在禅寺修养时有感而作。
参考资料:
1、陈光.杜牧诗赏读:线装书局,2007:166-167
前两句写诗人年轻时落拓不羁、以酒为伴的潇洒生涯。诗人暗用毕卓的典故,说自己十多年来,常常乘着扁舟载着美酒,自由自在地泛舟漂流,在酒的世界里如同毕卓那样,忘忧忘返,觉得万事皆空。用十年的青春岁月来与酒相伴,真算得上不辜负酒神。这里的“觥”、“公”同音双关,由“觥”到“公”的转换见出诗人对酒的赞颂,酒以其忘忧解忧而成了诗人的友人、恩人。由此也暗寓着诗人在多年来郁郁不得志、借酒浇愁的真实生活状态。
后两句表现出一种洞悉世情的洒脱。诗人如今已经两鬓斑白了,斜卧在禅床边,品着僧人献上的清茶,见煮茶的袅袅轻烟盘旋在微风中,此刻的闲情与安逸惬意飘然。可能是诗人借清茶一杯以消酒渴,也可能是晚年因体衰而不能多饮聊且以茶代酒,或是因茶而思酒,但这两句所透露出来的清幽境界和旷达情思,韵味深长。诗人杜牧平生留心当世之务,论政谈兵,卓有见地,然而却投闲置散,始终未能得位以施展抱负,以致大好年华只能在漫游酣饮中白白流逝,落得“今日鬃丝禅榻畔,茶烟轻扬落花风”的结果。此处“茶烟”与前面的“觥船”相应,“落花”与“青春”相应,说明一生自许甚高的诗人已经步入衰老之境,不仅施展抱负无从说起,就连酣饮漫游也不复可能,只有靠参禅品茗来消磨剩余的岁月。
全诗通过酒与茶两种境界的对比描写,深蕴着对人生的独特体悟。年轻时的风流放浪以及壮志难酬,全在“觥船”、“青春”等语句中体现出来;而今清静禅院中的“禅榻”、“茶烟”所引发的万般感慨,如同萦绕于落花风中的茶烟一样散去无踪。这首诗中包含着对年华老去时的感念与豁达、对过去青春岁月的追怀两种截然不同的情绪,全诗洒落而不见其辛酸。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送王伯修内翰奉母之官南台御史。元代。宋褧。冯驩时动剑歌声,忽听乘骢建业行。侍御虽然曾识面,台端共说旧闻名。
马嵬。明代。薛瑄。号令风行遍九州,六军何事此淹留。深情祗拟乾坤久,绝宠宁知咫尺休。剑閤西行山寂寂,渭河东去水悠悠。路边三尺妖姬土,长带千秋万古羞。
赠碧溪道士。明代。林弼。金华洞中牧牛仙,叱石飞去三千年。却骑白鹤下人世,溪云山月相留连。青蛇三尺滑秋水,白日风雷生袖里。绿章扣额笺天公,铁檄役兵驱旱鬼。南州三月土烟生,坐见春野无馀青。都将精意干元气,要使憔悴回欣荣。我闻神仙足官府,苍生苏息无辛苦。愿师掷剑碧空中,大沛江淮洗兵雨。
蓦山溪 西湖。清代。董俞。湖光如镜,双桨凌波去。莺语正钩辀,遍长堤、落红飞絮。归来半醉,肠断玉楼人,莲叶带,藕丝衫,斜倚阑干暮。柔蓝几叠,湿影联残雾。暝树带钟声,浑忘却、画桥归路。花时月夕,赢得此身闲,鹦鹉盏,凤凰槽,莫把韶光误。
贤者之孝二百四十首·田叔。宋代。林同。勿以梁事问,将遗太后忧。若非叔长者,谁为帝忠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