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古多游寺,怀山喜见僧。此来成北道,好去问南能。
施饭逢溪滤,函经被雨腾。谁同西崦里,竹屋夜深镫。
送僧归洞庭。明代。王鏊。好古多游寺,怀山喜见僧。此来成北道,好去问南能。施饭逢溪滤,函经被雨腾。谁同西崦里,竹屋夜深镫。
王鏊(1450—1524)明代名臣、文学家。字济之,号守溪,晚号拙叟,学者称震泽先生,汉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十六岁时国子监诸生即传诵其文,成化十一年进士。授编修,弘治时历侍讲学士,充讲官,擢吏部右侍郎,正德初进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博学有识鉴,有《姑苏志》、《震泽集》、《震泽长语》。...
王鏊。王鏊(1450—1524)明代名臣、文学家。字济之,号守溪,晚号拙叟,学者称震泽先生,汉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十六岁时国子监诸生即传诵其文,成化十一年进士。授编修,弘治时历侍讲学士,充讲官,擢吏部右侍郎,正德初进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博学有识鉴,有《姑苏志》、《震泽集》、《震泽长语》。
望江南 其三。近现代。陈衍。灯前见,珍重眼波斜。墨吮绛唇脂不管,茶斟绿脚黛差些。知否那人家。
玉楼春 其二。宋代。张孝忠。看花随柳湖边去。似邂逅、水晶宫住。刘郎笔落惊风雨。酒社诗盟心许。玉关外、不辞马武。便好展、云霄稳步。郴江自绕郴山路。欲问功名何处。
偕露庭松山诸子寻西山精舍。明代。释今无。卜室非求隐,扪心事正长。世人甘扰扰,吾道亦皇皇。草色连关塞,风声聚太行。行藏多悔吝,翻对汝曹伤。
寄乡友福州别驾二首 其一。元代。吕诚。乌石山前听讼时,石榴洞口看云飞。马蹄好踏官街月,人在青榕影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