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鏊(1450—1524)明代名臣、文学家。字济之,号守溪,晚号拙叟,学者称震泽先生,汉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十六岁时国子监诸生即传诵其文,成化十一年进士。授编修,弘治时历侍讲学士,充讲官,擢吏部右侍郎,正德初进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博学有识鉴,有《姑苏志》、《震泽集》、《震泽长语》。...
王鏊。王鏊(1450—1524)明代名臣、文学家。字济之,号守溪,晚号拙叟,学者称震泽先生,汉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十六岁时国子监诸生即传诵其文,成化十一年进士。授编修,弘治时历侍讲学士,充讲官,擢吏部右侍郎,正德初进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博学有识鉴,有《姑苏志》、《震泽集》、《震泽长语》。
谢纪倅惠梅。宋代。刘宰。翠实堆盘对绿樽,清香尚想月黄昏。主人合试调羹手,病叟难忘止渴恩。
雨中寄高无尘。元代。杜仁杰。久客饶孤闷,连阴动浃旬。行云应已倦,细雨亦伤频。飘泊嗟吾道,饥寒任此身。人家酒应熟,谁为问南邻。
送刘少尹赴兴州经历三首 其一。明代。卢楠。宸极沾仙籍,双凫别尚方。何如魏宾客,不减汉循良。大府宜方器,牙门足荐章。材高岂伏枥,万里见乘黄。
村居。明代。王天性。入市逢迎傲骨难,逃空放浪野情宽。午窗梦蝶云为榻,春涧饮牛竹作冠。浊酒无妨邀月饮,古琴未易向人弹。乾坤百态多新巧,白眼将来一幻看。
自城南傅家村归。清代。王绍燕。晚自城南十里归,酿霜天气冷侵衣。三间茅屋炊烟起,一带寒林落叶稀。世事尽从流水去,客心翻逐暮云飞。不贪秉烛游清夜,尚有流光月照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