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经尽在虚无里,万里都归感应中。若向此边参得透,始知吾学是中庸。
与湛民泽。明代。陈献章。六经尽在虚无里,万里都归感应中。若向此边参得透,始知吾学是中庸。
(1428—1500)明广东新会人,字公甫,号石斋,晚号石翁,居白沙里,学者称白沙先生。正统十二年,两赴礼部不第。从吴与弼讲理学,居半年而归。筑阳春台,读书静坐,数年不出户。入京至国子监,祭酒邢让惊为真儒复出。成化十九年授翰林检讨,乞终养归。其学以静为主,教学者端坐澄心,于静中养出端倪。兰溪姜麟称之为“活孟子”。又工书画,山居偶乏笔,束茅代之,遂自成一家,时呼为茅笔字。画多墨梅。有《白沙诗教解》、《白沙集》。...
陈献章。(1428—1500)明广东新会人,字公甫,号石斋,晚号石翁,居白沙里,学者称白沙先生。正统十二年,两赴礼部不第。从吴与弼讲理学,居半年而归。筑阳春台,读书静坐,数年不出户。入京至国子监,祭酒邢让惊为真儒复出。成化十九年授翰林检讨,乞终养归。其学以静为主,教学者端坐澄心,于静中养出端倪。兰溪姜麟称之为“活孟子”。又工书画,山居偶乏笔,束茅代之,遂自成一家,时呼为茅笔字。画多墨梅。有《白沙诗教解》、《白沙集》。
暮春林壑图。明代。唐寅。逶迤十里平溪路,滴沥三重下漱泉。为底时来策黎杖,春衣要试浴沂天。
凿井歌。明代。王廷相。素业大梁郊,开门即广野。簸弄无沧流,安得清泉泻。凿井汲澄深,学作灌园者。畦蔬杂花卉,犹堪树枌槚。井上琼枝秀袅娜,十年相见碧崖峨。玉山鸾凤几时至,乞与高梧长作窠。
归城中再用前韵。宋代。邵雍。乘兴龙山访尽幽,恰如人在画图游。恨无美酒酬佳景,正欲留时不得留。
书宗兄怀之信后。明代。林鸿。迁人西去逐秋风,万里云沙路不穷。遥忆清泠诸友伴,双流血泪望南鸿。
送恬公东渡。明代。葛一龙。出山何草草,曾对几黄昏。落日照行脚,白云空寺门。拄瓢半死树,乞食三家村。只在太湖上,水田吹浪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