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去秋林空,沙际石濑响。好随飞鸟归,一路山烟上。
题画共十六首 其十四。明代。董其昌。客去秋林空,沙际石濑响。好随飞鸟归,一路山烟上。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闵行区马桥)人,明代书画家。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卒后谥“文敏”。董其昌擅画山水,师法董源、巨然、黄公望、倪瓒,笔致清秀中和,恬静疏旷;用墨明洁隽朗,温敦淡荡;青绿设色,古朴典雅。以佛家禅宗喻画,倡“南北宗”论,为“华亭画派”杰出代表,兼有“颜骨赵姿”之美。其画及画论对明末清初画坛影响甚大。书法出入晋唐,自成一格,能诗文。...
董其昌。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闵行区马桥)人,明代书画家。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卒后谥“文敏”。董其昌擅画山水,师法董源、巨然、黄公望、倪瓒,笔致清秀中和,恬静疏旷;用墨明洁隽朗,温敦淡荡;青绿设色,古朴典雅。以佛家禅宗喻画,倡“南北宗”论,为“华亭画派”杰出代表,兼有“颜骨赵姿”之美。其画及画论对明末清初画坛影响甚大。书法出入晋唐,自成一格,能诗文。
有酒。宋代。刘子翚。谁家好事许相过,有酒何妨醉面酡。兄弟偶同词馆逸,林泉偏傍故园多。晨钟屡趁伊蒲饭,晚艇时听欸乃歌。莫遣是非来到耳,只应憨睡奈閒何。
夜饮仁夫馆大醉吐顿因借所服绿衣归诗谢之。明代。胡应麟。五斗醒来恣所如,幕天席地坐蘧庐。酒阑人静披衣出,满路晨钟下玉除。
书小斋壁。唐代。李中。其谁肯见寻,冷淡少知音。尘土侵闲榻,烟波隔故林。竹风醒晚醉,窗月伴秋吟。道在唯求己,明时岂陆沈。
题溪村烟雨图。元代。郯韶。山雨朝来不作泥,望中烟雨使人迷。依稀绝似羌村路,无数春船逆上溪。
厓门二十首 其二。明代。郭棐。翟羽鸾绡事已空,碧云沧海思无穷。石麟埋没藏秋草,黄屋惊尘捲朔风。箫鼓尚陈今世庙,野花无复赵王宫。须知此恨消难得,惟有青山似洛中。
五十六字庸以告未知野夫者。宋代。程珌。宁须山泽论高平,但要曾餐石决明。三世击钟敲石磬,十年学剑斮铜钉。倘知狐祖天边去,肯向蛮奴脚底行。更许野夫寻上着,十洲三岛一宫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