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者不可忆,旧游相见时。凌霄徒更发,非是看花期。
倚玉交文友,登龙年月久。东阁许联床,西郊亦携手。
彼苍何暧昧,薄劣翻居后。重入远师溪,谁尝陶令酒。
伊昔会禅宫,容辉在眼中。篮舆来问道,玉柄解谈空。
孔席亡颜子,僧堂失谢公。遗文一书壁,新竹再移丛。
始聚终成散,朝欢暮不同。春霞方照日,夜烛忽迎风。
蚁斗声犹在,鸮灾道已穷。问天应默默,归宅太匆匆。
凄其履还路,莽苍云林暮。九陌似无人,五陵空有雾。
缅怀山阳笛,永恨平原赋。错莫过门栏,分明识行路。
上智本全真,郄公况重臣。唯应抚灵运,暂是忆嘉宾。
存信松犹小,缄哀草尚新。鲤庭埋玉树,那忍见门人。
慈恩寺怀旧。唐代。李端。去者不可忆,旧游相见时。凌霄徒更发,非是看花期。倚玉交文友,登龙年月久。东阁许联床,西郊亦携手。彼苍何暧昧,薄劣翻居后。重入远师溪,谁尝陶令酒。伊昔会禅宫,容辉在眼中。篮舆来问道,玉柄解谈空。孔席亡颜子,僧堂失谢公。遗文一书壁,新竹再移丛。始聚终成散,朝欢暮不同。春霞方照日,夜烛忽迎风。蚁斗声犹在,鸮灾道已穷。问天应默默,归宅太匆匆。凄其履还路,莽苍云林暮。九陌似无人,五陵空有雾。缅怀山阳笛,永恨平原赋。错莫过门栏,分明识行路。上智本全真,郄公况重臣。唯应抚灵运,暂是忆嘉宾。存信松犹小,缄哀草尚新。鲤庭埋玉树,那忍见门人。
李端(约743-782?),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少居庐山,师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辈较轻,但诗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听筝》入选《唐诗三百首》。...
李端。李端(约743-782?),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少居庐山,师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辈较轻,但诗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听筝》入选《唐诗三百首》。
赠自然表白大师 其二。宋代。文彦博。紫府仙人每驭飙,朝游三岛暮三茅。他年内史功成后,愿结山阴世外交。
李仲孙佩兰。宋代。王庭圭。我友李仲孙,饬身一何介。被服古衣冠,昂然伟而怪。开轩蓬户中,纫兰以为佩。布袍揖公卿,脱帻卧江海。方其得意时,天地不能碍。荷锄入深林,剪薙发幽荟。清芬动窗壁,蕙若连光彩。君看紫绶翁,腰垂黄金带。璜珩错琚瑀,印章如斗大。步趋踏龙尾,锵然中音会。岂如此香草,擢秀繁霜外。秋风落万木,臭味久逾在。我思轩中人,免食三斗艾。梦寐欲见之,一往清鼻界。
题郭进士所进万世宝鼎鉴。宋代。林希逸。学苦功深老更癯,储闱一念许渠渠。抡才合作金闺彦,忠国无踰宝鼎书。未见龙图携处士,但闻狗监荐相如。明时主相求贤急,指日香名入诏除。
寄江朝宗照磨。元代。郭奎。丞相府中曾试掾,郎官年少独怜君。彤庭退食联镳出,金锁开门待漏闻。经学旧精商鲁颂,檄书全拟汉唐文。閒陪阿阁东头宴,五色仪鸾绕庆云。
初夏幽居偶题。宋代。陆游。展尽高槐日渐长,了无蜂蝶为花忙。青梅旋摘宜盐白,煮酒初尝带腊香。林下光阴无一事,水边窗户有余凉。应门不用辞衰疾,车马何由到野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