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公访嵇绍,赵武见韩侯。事去恩犹在,名成泪却流。
一官同北去,千里赴南州。才子清风后,无贻相府忧。
送诸暨裴少府(公先人,元相公判官)。唐代。李端。山公访嵇绍,赵武见韩侯。事去恩犹在,名成泪却流。一官同北去,千里赴南州。才子清风后,无贻相府忧。
李端(约743-782?),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少居庐山,师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辈较轻,但诗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听筝》入选《唐诗三百首》。...
李端。李端(约743-782?),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少居庐山,师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辈较轻,但诗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听筝》入选《唐诗三百首》。
颂古三十八首 其三十三。宋代。释慧方。东岭西岩路暗通,有谁曾见老乾峰。云门把手虽同步,白云飞盖月含空。
好事近 问云。近现代。黄绮。未必总无心,任变白衣苍狗。底事不随风去,看满天飞走。广寒夜夜别离心,来去可知否。应傍西山高处,有一峰清秀。
钓台。明代。梁鹤鸣。老去逃名何所为,渔蓑常向水云披。竿头高挂一轮月,泽畔轻移百丈丝。烟雾直寻巢父乐,江湖无复子牟思。不知严濑谁能似,十里龙湾九曲池。
永新诸生尹克恭龙诚史鸣辞归赠之诗。明代。湛若水。三五青衿破紫云,循循言自艾陵君。独怜岁晚归期逼,半载西铭未讲闻。
秋怀五首。唐代。鲍溶。促促生有涯,营营意无限。无限意未申,有涯生已晚。恩荣不可恃,天道归寸管。老如影随人,时若车下坂。行者归期尽,居人心更远。凉风日萧条,亲戚长在眼。多忧知无奈,圣贤莫能免。客鸟投本枝,生生复深浅。秋晓客迢迢,月清风楚楚。草虫夜侵我,唧唧床下语。流年白日驰,微愿不我与。心如缫丝纶,展转多头绪。凭觞散烦襟,援瑟清夜拊。回感帝子心,空堂有烟雨。丝减悲不减,器新声更古。一弦有馀哀,何况二十五。九月夜如年,幽房劳别梦。不知别日远,夜夜犹相送。玉床暗虫响,锦席寒泪冻。明镜失旧人,空林误归凤。新年堪爱惜,锦字亦珍重。一念皎皎时,幽襟非所用。金气白日来,疏黄满河关。平居乏愉悦,况复身险艰。一忆故乡居,一望客人还。两心四海中,谁不伤朱颜。双燕不巢树,浮萍不出山。性命君由天,安得易其间。休悲砌虫苦,此日无人闲。龙荒变露色,燕雁南为客。游子声影中,涕零念离析。四时如车马,转此今与昔。往叹在空中,存事委幽迹。翩翩日敛照,朗朗月系夕。物生春不留,年壮老还迫。天机杳何为,长寿与松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