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洛风尘后,村乡烟火稀。少年曾失所,衰暮欲何依。
夜静临江哭,天寒踏雪归。时清应不见,言罢泪盈衣。
代村中老人答。唐代。李端。京洛风尘后,村乡烟火稀。少年曾失所,衰暮欲何依。夜静临江哭,天寒踏雪归。时清应不见,言罢泪盈衣。
李端(约743-782?),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少居庐山,师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辈较轻,但诗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听筝》入选《唐诗三百首》。...
李端。李端(约743-782?),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少居庐山,师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辈较轻,但诗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听筝》入选《唐诗三百首》。
咏古诗十二首 其一。宋代。刘敞。虹蜺明西方,五色相属联。浮云万里来,泱郁天宇间。白日晦无象,盛阳变为寒。洚水弥九土,陵谷相贸迁。盈虚叵前测,物理有固然。
海陵病中。宋代。吕本中。病知前路资粮少,老觉平生事业非。无数青山隔沧海,与谁同往却同归。
饮月溪苏太尉墓。明代。韩上桂。太尉坟前日未斜,黄花数遍酒杯赊。千年华表疑归鹤,百尺枯藤似挂蛇。古寺毫光晴欲吐,轻阴云影递相遮。登临转悟无生理,还向诃林问鹿车。
过故人陈羽山居。唐代。戴叔伦。向来携酒共追攀,此日看云独未还。不见山中人半载,依然松下屋三间。峰攒仙境丹霞上,水绕渔矶绿玉湾。却望夏洋怀二妙,满崖霜树晓斑斑。
记园中草木二十首 其十六 紫芥。明代。吴宽。惟芥本菜类,秋深掇而藏。此种乃野生,已向春初长。紫花布满地,叶嫩亦堪尝。气味既不辛,却与芥同行。北人无不食,木蘖与草芒。入盘以油和,齿颊流肥香。
赠同年关德甫吴用潜成进士 其一。明代。韩上桂。王阳初应仕,贡禹喜弹冠。意气久结纳,清芳契若兰。曾为比翼鸟,相将拭羽翰。斯雄既高蹈,矫迹入云端。彼雌复何为,嘤鸣求其欢。出处虽偶异,形骸元共观。高梧瞻凤集,巨海想鹏抟。攀附诚所愿,光辉照我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