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几人画山水,虎头子孙世莫比。
何年写此《长江图》,多少江山归笔底。
巴陵三峡天所开,远势似向岷峨来。
洞庭潇湘仅毫末,楚客湘君安在哉?江上一朝风雨急,老
我曾来踏舟立。
鼓枻既闻潭畔吟,抱琴复听竹间泣。
别来几日世已非,忽此披图忆曩时。
早知避地多处所,昔逐红尘千里归。
林下一夫巾屦似,亦有舟人与渔子。
能添野老烟波里,便与同生复同死。
题顾氏长江图。元代。戴良。天下几人画山水,虎头子孙世莫比。何年写此《长江图》,多少江山归笔底。巴陵三峡天所开,远势似向岷峨来。洞庭潇湘仅毫末,楚客湘君安在哉?江上一朝风雨急,老我曾来踏舟立。鼓枻既闻潭畔吟,抱琴复听竹间泣。别来几日世已非,忽此披图忆曩时。早知避地多处所,昔逐红尘千里归。林下一夫巾屦似,亦有舟人与渔子。能添野老烟波里,便与同生复同死。
(1317—1383)元明间浦江人,字叔能,号九灵山人,又号云林。通经、史百家暨医、卜、释、老之说。初习举子业,寻弃去,学古文于黄、柳贯、吴莱。学诗于余阙。元顺帝至正十八年,朱元璋取金华,召之讲经史。旋授学正。不久逃去。顺帝授以淮南江北等处儒学提举。后避地吴中,依张士诚。见士诚将败,挈家泛海,抵登、莱。欲行归扩廓军,道梗,侨寓昌乐。元亡,南还,变姓名,隐四明山。明太祖物色得之,召至京师,试以文,欲官之,以老疾固辞,忤旨。逾年自杀。良为诗风骨高秀,眷怀宗国,多磊落抑塞之音。有《九灵山房集》。...
戴良。(1317—1383)元明间浦江人,字叔能,号九灵山人,又号云林。通经、史百家暨医、卜、释、老之说。初习举子业,寻弃去,学古文于黄、柳贯、吴莱。学诗于余阙。元顺帝至正十八年,朱元璋取金华,召之讲经史。旋授学正。不久逃去。顺帝授以淮南江北等处儒学提举。后避地吴中,依张士诚。见士诚将败,挈家泛海,抵登、莱。欲行归扩廓军,道梗,侨寓昌乐。元亡,南还,变姓名,隐四明山。明太祖物色得之,召至京师,试以文,欲官之,以老疾固辞,忤旨。逾年自杀。良为诗风骨高秀,眷怀宗国,多磊落抑塞之音。有《九灵山房集》。
江上古迹四咏 其二 胥歌村。清代。张廷寿。阳春白雪倩谁调,楚客当年夜度昭。故国河山悲击剑,英雄途路怅吹箫。风寒芦渚馀生寄,月落苏台一梦遥。三尺属镂千古恨,至今怒涌浙江潮。
陪王枢密饭坐间示新诗因次其韵。宋代。仲并。相业兵韬材总堪,君王喜与阿戎谈。枢机旋转斗垂北,殿阁邃清风自南。主圣端如乾用九,公归当待汉登三。史家莫比唐房杜,大似商宗旧学甘。
望江上人家。明代。蓝智。夕照明江阁,春流净客衣。树幽啼鸟近,风细落花稀。酒熟山瓢送,鱼肥野艇归。桃源应可问,稚子候荆扉。
答吕梁仲屯田。宋代。苏轼。乱山合沓围彭门,官居独在悬水村。(吕梁地名。)居民萧条杂麋鹿,小市冷落无鸡豚。黄河西来初不觉,但讶清泗流奔浑。夜闻沙岸鸣瓮盎,晓看雪浪浮鹏鲲。吕梁自古喉吻地,万顷一抹何由吞。坐观入市卷闾井,吏民走尽余王尊。计穷路断欲安适,吟诗破屋愁鸢蹲。岁寒霜重水归壑,但见屋瓦留沙痕。入城相对如梦寐,我亦仅免为鱼鼋。旋呼歌舞杂诙笑,不惜饮釂空瓶盆。念君官舍冰雪冷,新诗美酒聊相温。人生如寄何不乐,任使绛蜡烧黄昏。宜房未筑淮泗满,故道堙灭疮痍存。明年劳苦应更甚。我当畚锸先鲸髡。付君万指伐顽石,千锤雷动苍山根。高城如铁洪口决,谈笑却扫看崩奔。农夫掉臂免狼顾,秋谷布野如云屯。还须更置软脚酒,为君击鼓行金樽。
云石岩。清代。曾习经。俏茜青葱竹柏间,郊游首数六乡山。乾隆旧刹重经眼,康乐新诗故恧颜。社后川原风物美,雨馀岩溜水声潺。疏钟遥度须弥顶,一树海棠半掩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