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生一体中,出处常相并。
所动辄有迹,何不择地行。
履舄虽可蔽,步武岂无声。
尝思汝为玉,请刖见直诚。
拟陶体三首其一手问足。宋代。梅尧臣。共生一体中,出处常相并。所动辄有迹,何不择地行。履舄虽可蔽,步武岂无声。尝思汝为玉,请刖见直诚。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梅尧臣。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嘲元中丞(一作襄阳中堂赏花为宪与妓人戏语潮之)。唐代。段成式。莺里花前选孟光,东山逋客酒初狂。素娥毕竟难防备,烧得河车莫遣尝。
次韵章季常见予所赋彦恢家七马四石二诗。宋代。周紫芝。灞陵老将身未侯,连城价重谁当酬。龙眠三岁亦何有,满载缃囊归汗牛。苍珉照眼裂趸尾,尺素抹电飞骅骝。春风吹晴作妍暖,棋窗剥啄惊纹楸。慇勤唤客出奇玩,一笑终日君家留。此郎胸中有奇策,未能竟借前箸筹。波澜收敛入诗律,报章还得明珠投。九重真龙想天骥,入木八法馀银钩。只今尤物不到手,空花老日生双眸。章侯叹息恨未见,但听寒雀空嘲啁。平生欸乃不成曲,无声可和绵驹讴。
泊盈川步头舟中酌酒五首 其一。宋代。赵鼎。那知乱后年光促,但觉春来酒味长。炯炯新蟾照人白,恨无双竹倩孙郎。
寄成都宇文裘。宋代。毕仲游。春深相别已秋深,日戴乌巾绕竹林。斫得鱼竿长十丈,无由同钓锦江心。
感寓。元代。郭钰。车马门前久绝踪,柴关长借白云封。人情翻覆殊无赖,心事依违遂渐慵。恩怨一时弥子马,似真千古叶公龙。春花总被春风误,老去山中始种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