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风汉时县,乃在兖西南。曾考昔为令,期年化方覃。
性本爱潇散,候望苦不堪。飞雪渍乌帽,弃掷欲投簪。
竟以末疾返,不及一考淹。时当孝皇日,仁治正渐涵。
我来登济城,落日已半含。西望适相仍,伫立独悲喑。
要经几累世,沦废良可惭!
登济城望城武。明代。归有光。城风汉时县,乃在兖西南。曾考昔为令,期年化方覃。性本爱潇散,候望苦不堪。飞雪渍乌帽,弃掷欲投簪。竟以末疾返,不及一考淹。时当孝皇日,仁治正渐涵。我来登济城,落日已半含。西望适相仍,伫立独悲喑。要经几累世,沦废良可惭!
归有光(1506~1571)明代官员、散文家。字熙甫,又字开甫,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汉族,江苏昆山人。嘉靖十九年举人。会试落第八次,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谈道,学徒众多,60岁方成进士,历长兴知县、顺德通判、南京太仆寺丞,留掌内阁制敕房,与修《世宗实录》,卒于南京。归有光与唐顺之、王慎中两人均崇尚内容翔实、文字朴实的唐宋古文,并称为嘉靖三大家。由于归有光在散文创作方面的极深造诣,在当时被称为“今之欧阳修”,后人称赞其散文为“明文第一”,著有《震川集》、《三吴水利录》等。...
归有光。归有光(1506~1571)明代官员、散文家。字熙甫,又字开甫,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汉族,江苏昆山人。嘉靖十九年举人。会试落第八次,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谈道,学徒众多,60岁方成进士,历长兴知县、顺德通判、南京太仆寺丞,留掌内阁制敕房,与修《世宗实录》,卒于南京。归有光与唐顺之、王慎中两人均崇尚内容翔实、文字朴实的唐宋古文,并称为嘉靖三大家。由于归有光在散文创作方面的极深造诣,在当时被称为“今之欧阳修”,后人称赞其散文为“明文第一”,著有《震川集》、《三吴水利录》等。
新月。宋代。宋祁。几宵閒北寝,始见映西楼。曲篆临钩误,残黄映额羞。桂稀山自冷,珠浅蚌兼愁。巧作织织句,才能喻两头。
一毛不拔。魏晋。邯郸淳。一猴死,见冥王,求转人身。王曰:“既欲做人,须将毛尽拔去。”即唤夜叉拔之。方拔一根,猴不胜痛叫。王笑曰:“看你一毛不拔,如何做人?”
花阡 其三。明代。何吾驺。砌成丘垄合葳蕤,十二云鬟碧玉枝。自是纤纤亲手付,莫教人唱落花词。
病起种竹四首 其二。明代。区怀瑞。案牍销尘海,此君方外期。树人无剪伐,退食伴委蛇。密箨云中见,疏篁雨后宜。千年字不灭,只有汗青知。
玉华洞。清代。周茂源。寻山玉洞幽,缥缈上飞楼。冷翠常疑雨,空岩总似秋。石坛延鹤驾,云海望麟洲。款段依乡井,真嗤马少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