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织甚微细,哀音何动人。
草根吟不稳,床下夜相亲。
久客得无泪,放妻难及晨。
悲丝与急管,感激异天真。
促织。唐代。杜甫。促织甚微细,哀音何动人。草根吟不稳,床下夜相亲。久客得无泪,放妻难及晨。悲丝与急管,感激异天真。
蟋蟀的叫声十分微细,那哀婉的声音多么动人!
它在寒冷的野外草丛间叫得不畅,移到床下来叫,仿佛与我的心情相同。
唉,久客他乡的我怎能不闻声而泪下?被遗弃的妇女或寡妇也在半夜里难以稳睡到天明。
想那哀切的丝乐和激昂的管乐,也不如这天真的声音如此感人。
促织:又叫蟋蟀,今甘肃天水一带俗称“黑羊”。
哀音:哀婉的声音。
稳:安。
亲:近。
得:能够。
放妻:被遗弃的妇女或寡妇。
丝:弦乐器。
管:管乐器。
感激:感动,激发。
天真:这里指促织没有受礼俗影响自然真切的呜声。
参考资料:
1、韩成武 张志民.杜甫诗全译: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10月第1版:285-286
2、李济阻 王德全 刘秉臣.杜甫陇右诗注析:甘肃人民出版社,1985年03月第1版:175-177
这首诗是杜甫于乾元二年(759)秋天所作,当时杜甫还在秦州,远离家乡,夜间听闻蟋蟀哀婉的叫声从而感秋,至而牵动了思乡之情,表达了诗人远离家乡的羁旅愁怀。
参考资料:
1、韩成武 张志民.杜甫诗全译: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10月第1版:285-286
人们常常把呜叫声当作动物的语言,所以听到反复不断的声音,就自然想象到那是在不断地诉说着什么,或要求着什么,把它想象成无休止的倾诉。杜甫在秦州的几个月,正是促织活动的时候。傍晚,清晨,特别是不眠之夜,大约都是在促织的鸣叫声中度过的。诗人久客在外,心情本来就很凄凉,被促织声一激,往往不禁泪下。这首诗,就是诗人当时忧伤感情的真实写照。
起句正面点明促织,以“甚细微”与第二句的“何动人”构成对比,衬托哀音的不同寻常。
三、四句和五、六句,在修辞上构成两对‘‘互文”。就是说:促织在野外草根里、在屋内床底下,总是鸣声不断;而不论在什么地方呜叫,总和不得意的诗人心情是互相接近的。听到它的叫声,长期客居外乡的人不得不流泪,再也无法安睡到天明;被遗弃的妇女或寡妇也在半夜里被哀鸣之声惊醒,陪着促织洒下泪水。这种“互文”格式的使用,用表面上的两层意思抒写了交互着的四层意思,能收到言简意缘的效果,是古代诗词中常用的修辞手法。
最后两句以“悲丝”、“急管”同促织的啼叫相比较,而以促织叫声“天真”、不受礼俗影响作结,把促织的哀音放在任何乐器的演奏无法达到的效果之上,把“哀音何动人”写到了极点,更加烘托出诗人的思乡愁苦之情。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杜甫。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感寓 其六十八。明代。童轩。杀青示鉴戒,善恶存始终。孰知马迁笔,益长浇漓风。论道敝黄老,叙事尊奸雄。深讥贫贱耻,虚美货利崇。厉阶由此始,历世将无同。安得起孙盛,笔削昭至公。
月岩。宋代。韦骧。一等造化功,此岩以异绝。其高仅齐云,中空杳如月。如月月不圆,望之光芒全。何人植苍桂,婆娑亦相缘。凡物偶有象,爱好独难偏。强名虽自人,所得重天然。诗人衒巧思,或比蚀与弦。由来假借中,奚必加钻研。
吴仲谷来喜雨。元代。何中。山居难适俗,到县动经年。偶出成奇事,相看各粲然。酒深孤匊外,灯淡小楼偏。草草荀陈夕,他时倘有传。
九锁山十咏·栖真洞。元代。邓牧。何年采真游,遗此栖遁迹。流泉金石奏,伏鼠霜雪色。浮世几兴亡,残棋耿苔石。
崇仁钟山寺。元代。何中。方看望仙雪,仍访钟山泉。石限阨危溜,峡厓减青天。不知路深浅,但爱山苍圆。俄惊侈楼观,一礼黄金仙。衲僧喜客来,觞行续茶煎。仰视慈竹题,俯吟慈竹篇。前修凛高躅,滋久馀芳传。白日倚山转,倒晕千峰烟。悠悠思难极,且与樵风还。
承闻诏迎圣母太妃还宫 其一。明代。边贡。兆启封邦日,图开继统春。汉南王化远,天下母仪新。侍寝随宫眷,留行聚国人。嗣皇敦孝理,瞻望黼衣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