祗园澹圃各荒芜,绵竹寻师事岂诬。
积翠丹台空集凤,杀青玄草尽传乌。
惊心尘土双埋玉,挥涕河山一束刍。
怅望新阡松柏路,敢从青树问荣枯。
娄江谒二王先生墓途中述怀。明代。潘之恒。祗园澹圃各荒芜,绵竹寻师事岂诬。积翠丹台空集凤,杀青玄草尽传乌。惊心尘土双埋玉,挥涕河山一束刍。怅望新阡松柏路,敢从青树问荣枯。
潘之恒(约1536—1621)字景升,号鸾啸生,冰华生,安徽歙县、岩寺人,侨寓金陵(今江苏南京)。嘉靖间官至中书舍人。明代戏曲评论家、诗人。明嘉靖年间,官至中书舍人,得汪道昆保荐,入“白榆社”。与汤显祖、沈璟等剧作家交好。曾从事《盛明杂剧》的编校工作。撰有《叙曲》、《吴剧》、《曲派》等剧评,均收入《亘史》、《鸾啸小品》两集中,撰有诗集《涉江集》。晚年,与黄山结下不解之缘,在黄山汤泉附近建“有芑堂”,广邀宾朋、名人游黄山,使黄山知名度大大提高。又于万历年间重编黄山志,取名《黄海》,随撰随刻,至去世未完稿。...
潘之恒。潘之恒(约1536—1621)字景升,号鸾啸生,冰华生,安徽歙县、岩寺人,侨寓金陵(今江苏南京)。嘉靖间官至中书舍人。明代戏曲评论家、诗人。明嘉靖年间,官至中书舍人,得汪道昆保荐,入“白榆社”。与汤显祖、沈璟等剧作家交好。曾从事《盛明杂剧》的编校工作。撰有《叙曲》、《吴剧》、《曲派》等剧评,均收入《亘史》、《鸾啸小品》两集中,撰有诗集《涉江集》。晚年,与黄山结下不解之缘,在黄山汤泉附近建“有芑堂”,广邀宾朋、名人游黄山,使黄山知名度大大提高。又于万历年间重编黄山志,取名《黄海》,随撰随刻,至去世未完稿。
送雪照还吴。明代。袁宏道。洗钵焚钞去,瞻云倚棹歌。离乡吴语变,入咏楚骚多。五老峰头瀑,三江雪后波。
为李惟诚题画。明代。邵宝。江边草亭好,兴在江上山。山留万古色,白云时往还。云来荡胸臆,云去开姿颜。云哉或出岫,化为水潺潺。观云复观水,有道心自閒。策杖者何人,行将坐其间。我怀李芜湖,欲谢功名关。
出朝赋归来好 其四。宋代。徐经孙。归来好,一入山林迹如扫。杜门谢客免愆尤,几净窗明读庄老。
赋壶洲。宋代。虞集。传闻海上有玄洲,曾是安期旧所游。千顷白云都种玉,一杯弱水不胜舟。鱼龙夜护黄金鼎,鸾鹄晨朝紫绮裘。波浪不惊星斗近,步虚声里度清秋。
汉阳舟次读张南山大令听松庐诗集题此奉赠。清代。周启运。我舟发襄阳,适逢蜀西客。为谭船山诗,卓荦多奇格。昨过汉江署,又遇诗中伯。一见心已倾,盛名久赫赫。君家诗有源,曲江体堪式。二公实继声,粤蜀气不隔。肯念苔岑缘,贻我松庐册。盥露出琅编,一读一寻绎。古调能独弹,灵境皆新辟。精如丽水金,润如蓝田璧。清如霜鹤音,健如云鹏融。大声发水上,蛟龙丧魂魄。读罢烛花残,不知东方白。齿余兰芬多,眼觉沧溟窄。以兹集众誉,实得非幸获。近今作家众,人人据吟席。四离或不闻,六迷良未释。华丽涉虚浮,高澹邻迂僻。岂知思无邪,一言蔽三百。老杜忠爱心,即此温厚泽。君才不可量,君行固无慝。笃实有光辉,允承千年脉。具此玉堂器,宜通金闺籍。如何佛已成,转同仙偶谪。赤壁鹤曳轮,黄州凫飞舄。梦得自多才,韩愈非可惜。天教政学兼,咏歌通保赤。人生不朽三,德言功并饬。宓琴有遗音,言弦岂小术。所望大雅材,风流追古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