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红豆,粒粒是情根。塞北燕支多少泪,江南烟水几何春。
付与弄珠人。
望江南 其三。清代。樊增祥。双红豆,粒粒是情根。塞北燕支多少泪,江南烟水几何春。付与弄珠人。
樊增祥(1846—1931)清代官员、文学家。原名樊嘉、又名樊增,字嘉父,别字樊山,号云门,晚号天琴老人,湖北省恩施市六角亭西正街梓潼巷人。光绪进士,历任渭南知县、陕西布政使、护理两江总督。辛亥革命爆发,避居沪上。袁世凯执政时,官参政院参政。曾师事张之洞、李慈铭,为同光派的重要诗人,诗作艳俗,有“樊美人”之称,又擅骈文,死后遗诗三万余首,并著有上百万言的骈文,是我国近代文学史上一位不可多得的高产诗人。著有《樊山全集》。...
樊增祥。樊增祥(1846—1931)清代官员、文学家。原名樊嘉、又名樊增,字嘉父,别字樊山,号云门,晚号天琴老人,湖北省恩施市六角亭西正街梓潼巷人。光绪进士,历任渭南知县、陕西布政使、护理两江总督。辛亥革命爆发,避居沪上。袁世凯执政时,官参政院参政。曾师事张之洞、李慈铭,为同光派的重要诗人,诗作艳俗,有“樊美人”之称,又擅骈文,死后遗诗三万余首,并著有上百万言的骈文,是我国近代文学史上一位不可多得的高产诗人。著有《樊山全集》。
和平麓秋夜作。明代。夏良胜。深夜坐庭华月满,新秋爽气净炎蒸。题诗剔蠹嫌无酒,作字如蝇不用灯。湿露添凉恬睡鹤,西风摇劲起饥鹰。只愁井上梧桐叶,渐渐离披数未能。
题陆有孚山水图。两汉。王褒。远山白云里,近山青天上。楼观何巍峨,金碧郁相望。石塘照萦纡,平林见空旷。谩拂渡桥鞭,且憩沿崖杖。良时趣自随,佳境意足畅。奈此行期促,丹梯当再访。
寿阳岸下。宋代。苏轼。街东街西翠幄成,池南池北绿钱生。幽人独来带残酒?一作雨?,偶听?一作闻得?黄鹂第一声。
和金耑居为陈羽伯频写竹韵。唐代。龚诩。旅馆西风九月寒,脩篁摇翠两三竿。最怜明发归舟里,可得推篷带雨看。
叶家洲。清代。姚柬之。词藻空南国,饥寒返旧庐。风云催日暮,星月落江虚。短发悲春去,丹心又岁除。食其贫落魄,悔读未焚书。
清平乐 李仁山槛中蟠桃梅 案此下原附李杜山。元代。白朴。前村潇洒。雪径人回驾。一槛谁移春造化。郁郁香浮月下。青绫半护冰姿。宛然临水开时。说与绿毛幺凤,不妨倒挂虬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