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山矗矗野田田,近是人烟远是邨。
鸟外疏钟灵隐寺,花边流水武陵源。
有逢即画原非笔,所见皆诗本不言。
看插秧栽欲忘返,杖藜徙倚至黄昏。
四月二十三日晚同太冲表之公实野步。宋代。洪炎。四山矗矗野田田,近是人烟远是邨。鸟外疏钟灵隐寺,花边流水武陵源。有逢即画原非笔,所见皆诗本不言。看插秧栽欲忘返,杖藜徙倚至黄昏。
四周群山巍然矗立中间田野一片,近处都是人家远处隐约可见山村。
飞鸟去处时而传来灵隐寺的钟声,野花芬芳流水潺潺犹如武陵桃源。
一路所遇就是画原非笔墨能描摹,野游所见皆是诗本非语言能形容。
为看农夫田间插秧使我流连忘返,拄着藜杖时走时停不觉已到黄昏。
太冲、表之、公实:太冲,表之,其人未详;公实,指郑湛。
野步:野外散步。
矗(chù)矗:高耸貌。
田田:鲜碧貌。
近是人烟远是邨(cūn):用杜甫《悲青坂》“青是烽烟白是骨”句式。
灵隐寺:佛寺名,在杭州。
武陵源:地名,见陶渊明《桃花源记》,盖假托以为乐土者。
杖藜(lí):拄着手杖行走。杖,名词动用,藜,植物名,茎可为杖。
徙(xǐ)倚:徘徊。
参考资料:
1、胡守仁、胡敦伦.江西诗派作品选.江西:江西人民出版社,1992:139
这首诗不知写于何年。但从诗里所反映的生活情趣看,它很可能是洪炎晚年在临安(今浙江杭州)任职期间游赏近郊田园之作。从题目可知,此诗是诗人于初夏的傍晚同朋友们在郊野散步时,骋目所见、所闻和所想。
参考资料:
1、缪钺.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5:776
宋洪州南昌人,字玉父。洪刍弟。哲宗元祐间进士。为谷城令。复知颍州上谯县,有循政。累官著作郎、秘书少监。高宗初召为中书舍人。与兄洪朋、洪刍及弟洪羽俱有才名,号四洪。诗酷似黄庭坚。有《西渡集》。...
洪炎。宋洪州南昌人,字玉父。洪刍弟。哲宗元祐间进士。为谷城令。复知颍州上谯县,有循政。累官著作郎、秘书少监。高宗初召为中书舍人。与兄洪朋、洪刍及弟洪羽俱有才名,号四洪。诗酷似黄庭坚。有《西渡集》。
长吏忧民深望岁,诸侯闵雨著编年。鹅鲜聊用遵明诏,尪鼻何能感上天。
五事肃时敛在宥,九功美利属持权。守藩无状惟推分,必在蒙庄内外篇。
提刑祠部再和前篇猥为祷祈之应辄复次韵且以见志。宋代。张方平。长吏忧民深望岁,诸侯闵雨著编年。鹅鲜聊用遵明诏,尪鼻何能感上天。五事肃时敛在宥,九功美利属持权。守藩无状惟推分,必在蒙庄内外篇。
相和歌辞。采莲女。唐代。阎朝隐。采莲女,采莲舟,春日春江碧水流。莲衣承玉钏,莲刺罥银钩。薄暮敛容歌一曲,氛氲香气满汀洲。
木有虫。明代。袁华。木有虫,声簌簌。啮木为粮,穴木为屋。风雨不漂摇,淫淫饱淹育。兽罹网罗鱼毒食饵,木中之乐那可拟。尔虫慎勿使穴穿,穴穿身露。集蝼蚁啄木,飞来不贳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