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梨园一刹那,鲁灵光殿尚嵯峨。羽衣仙袂飘飘举,铁板铜琶浩浩歌。
晞发朝阳遗恨在,驻颜甘露受恩多。清溪道上无人识,梦醒三郎意若何。
与菊仙一夕话有赠。近现代。丁三在。天地梨园一刹那,鲁灵光殿尚嵯峨。羽衣仙袂飘飘举,铁板铜琶浩浩歌。晞发朝阳遗恨在,驻颜甘露受恩多。清溪道上无人识,梦醒三郎意若何。
丁三在(1880—1937),一名三厄,字善之,号不识。钱塘人,后居上海。杭州著名藏书楼“八千卷楼”主人丁申之孙。西泠印社早期社员,南社社员。濡染家风,精于版本目录之学。...
丁三在。丁三在(1880—1937),一名三厄,字善之,号不识。钱塘人,后居上海。杭州著名藏书楼“八千卷楼”主人丁申之孙。西泠印社早期社员,南社社员。濡染家风,精于版本目录之学。
少年行。元代。张昱。看取木槿花,朝荣夕已萎。芳容有凋谢,腻泽何所施?寿命如可长,仙人今何之?高堂有歌舞,及此年少时。
长兴哭子与归途即事有感 其六。明代。王世贞。玉龙桥下水纵横,酒眼摩娑醉语轻。不道便成生死别,至今犹自恨潮声。
赠何符山人二首。宋代。陈造。冷看俗态诙嘲里,缓阅年光醉梦间。想得酒瓢诗卷外,此生无物更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