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梅花,天涯曾载愁归。渐换满眼芳情,都与浸春卮。
一枕渡头清磬,送贺郎老矣,忍解相思。剩断弦离席,残妆怨粉,留点歌眉。
极恨别后,参差旧约,迢递佳期。泪掩珠尘,长梦见、玉楼波暖,银烛春迷。
东风欲谢,趁艳阳、重写乌丝。但恨处,算作吟遍了,沙边渚外,还有人知。
湘春夜月 重至西泠。近现代。陈方恪。为梅花,天涯曾载愁归。渐换满眼芳情,都与浸春卮。一枕渡头清磬,送贺郎老矣,忍解相思。剩断弦离席,残妆怨粉,留点歌眉。极恨别后,参差旧约,迢递佳期。泪掩珠尘,长梦见、玉楼波暖,银烛春迷。东风欲谢,趁艳阳、重写乌丝。但恨处,算作吟遍了,沙边渚外,还有人知。
陈方恪(1891—1966)字彦通,斋号屯云阁、浩翠楼、鸾陂草堂。江西义宁(今修水)人,陈三立第四子,陈寅恪弟,在家族中排行第七,故人又称其为“陈家老七”、“彦老七”。光绪十七年(1891)11月15日出生于祖父陈宝箴武昌湖北布政使衙署内。受家学影响,从小习诗词文章,传承散原老人文脉。师从陈锐、周大烈、王伯沆等名士,又得梁鼎芬、沈曾植、樊增祥、朱古微、郑文焯、陈衍、郑孝胥等诗词名家点拨,诗名在其兄陈衡恪、陈隆恪、陈寅恪之上。陈方恪大半生风流倜傥,名士气派十足,他被著名作家章品镇称为“金陵最后一个贵族”。...
陈方恪。陈方恪(1891—1966)字彦通,斋号屯云阁、浩翠楼、鸾陂草堂。江西义宁(今修水)人,陈三立第四子,陈寅恪弟,在家族中排行第七,故人又称其为“陈家老七”、“彦老七”。光绪十七年(1891)11月15日出生于祖父陈宝箴武昌湖北布政使衙署内。受家学影响,从小习诗词文章,传承散原老人文脉。师从陈锐、周大烈、王伯沆等名士,又得梁鼎芬、沈曾植、樊增祥、朱古微、郑文焯、陈衍、郑孝胥等诗词名家点拨,诗名在其兄陈衡恪、陈隆恪、陈寅恪之上。陈方恪大半生风流倜傥,名士气派十足,他被著名作家章品镇称为“金陵最后一个贵族”。
水云亭小酌。明代。秦旭。吏隐南瑭小结亭,此心何愧北山灵。壶觞自可消孤闷,鱼鸟还能慰独醒。风景只如桃叶渡,秋光欲动蓼花汀。檐前昨夜微风起,吹落兰苕翡翠翎。
自叹。明代。钟于田。归去来兮归去休,为园瓜果未全收。膏肓久矣甘泉石,筋力何因困马牛。莫问韶光如逝水,总之人世只浮沤。百年便作千年计,不待西风也白头。
江门早发示文玉廷吹雨弟。明代。何士域。晓风吹不断,客路乍扬舲。堤柳恣情碧,江云作意青。馀寒销短袂,残梦失长亭。去去天涯杳,孤鸿不可听。
夜期友生不至。唐代。姚合。忍寒停酒待君来,酒作凌澌火作灰。半夜出门重立望,月明先自下高台。
东斋。宋代。陆游。著脚红尘已恨深,便应毕世住山林。贵人自作宣明面,老子曾闻正始音。议论坐狂当永弃,簿书缘病复难任。东斋幽寂凭谁画,开幔床横一素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