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日日听鸣笳,极目辰韩道路赊。三袭貉裘犹未暖,一生雪窖便为家。
晨看军府飞金镝,暮向溪山引犊车。千载管宁传皂帽,难从辽海问生涯。
怀友人远戍二首 其一。清代。徐乾学。边城日日听鸣笳,极目辰韩道路赊。三袭貉裘犹未暖,一生雪窖便为家。晨看军府飞金镝,暮向溪山引犊车。千载管宁传皂帽,难从辽海问生涯。
徐乾学(1631—1694年),字原一、幼慧,号健庵、玉峰先生,清代大臣、学者、藏书家。江苏昆山人,清初大儒顾炎武外甥,与弟元文、秉义皆官贵文名,人称“昆山三徐”。康熙九年(1670年)进士第三名(探花),授编修,先后担任日讲起居注官、《明史》总裁官、侍讲学士、内阁学士,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升左都御史、刑部尚书。曾主持编修《明史》、《大清一统志》、《读礼通考》等书籍,著《憺园文集》三十六卷。家有藏书楼“传是楼”,乃中国藏书史上著名的藏书楼。...
徐乾学。徐乾学(1631—1694年),字原一、幼慧,号健庵、玉峰先生,清代大臣、学者、藏书家。江苏昆山人,清初大儒顾炎武外甥,与弟元文、秉义皆官贵文名,人称“昆山三徐”。康熙九年(1670年)进士第三名(探花),授编修,先后担任日讲起居注官、《明史》总裁官、侍讲学士、内阁学士,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升左都御史、刑部尚书。曾主持编修《明史》、《大清一统志》、《读礼通考》等书籍,著《憺园文集》三十六卷。家有藏书楼“传是楼”,乃中国藏书史上著名的藏书楼。
感怀和家兄回狂韵。清代。于觉世。十年作赋客心违,独倚危楼啸落晖。《天问》有词愁莫对,奚囊得句满方归。画中诗意云生岫,醉里良朋月傍扉。何日乘风当破浪,监州不设蟹初肥。
咏菊二首 其二。近现代。龚锡圭。转瞬光阴五秩来,壮心回首已成灰。青年朋辈存无几,黄菊萧疏又独开。忙碌嫁婚犹未毕,消磨精力剧堪哀。无聊且作赏花计,钩动诗情酒一杯。
三月五日晟别东归。明代。陶安。客中离别苦,忍泪嘱言辞。背面南行处,临衢目送之。心随江水去,人与片云驰。归坐茅茨底,凄然老涕垂。
花影 其二。明代。徐熥。芳英灼灼叶蓁蓁,倒影雕栏态更新。忽遇灯光成幻境,倩将月色为传神。分明镜里看珠翠,彷佛帷中见玉人。世界阴晴元不定,可怜生灭总非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