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事阑珊芳草歇。客里风光,又过清明节。小院黄昏人忆别。落红处处闻啼鴂。
咫尺江山分楚越。目断魂销,应是音尘绝。梦破五更心欲折。角声吹落梅花月。
蝶恋花·春事阑珊芳草歇。宋代。苏轼。春事阑珊芳草歇。客里风光,又过清明节。小院黄昏人忆别。落红处处闻啼鴂。咫尺江山分楚越。目断魂销,应是音尘绝。梦破五更心欲折。角声吹落梅花月。
本来春天是百花盛开、野草芳菲的季节,处处都有令人赏心悦目、欢情无限的景象。但好景不长,这种美好的景色早就过去了。久处异乡,又是一年清明节。黄昏坐在小院思念亲人。可是,在遍地落花时偏偏遇到伯劳鸟。
亲人所处之地与这里仅隔咫尺江山,却也分楚越界域,不能自由往来而只能悬目相望,鱼雁互通。望穿秋水却音信全无。及至五更,不仅美梦不成,而且让人梦中惊醒的又是刺耳的角声。这怎么不令作客之人为之心碎呢?
蝶恋花:原为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名。又名“鹊踏枝”“凤栖梧”。《乐章集》《张子野词》并入“小石调”,《清真集》入“商调”。双调,六十字,上下片各四仄韵。
阑珊:衰败、将尽之意。芳草歇:香草将凋萎,不再芬芳。
客里:离乡在外期间。
清明节:中国传统节日,民间有上坟扫墓、插柳、踏青、春游等习俗或活动。
落红:落花。啼鴂(jué):又名伯劳鸟,类似杜鹃的一种鸟,鸣声悲凄,古人认为是不祥之鸟。
咫(zhǐ)尺:形容距离近。楚越:春秋战国时两个诸侯国名。
目断:犹望断。一直望到看不见。魂销:谓灵魂离体而消失。形容极度悲伤或极度欢乐激动。
音尘绝:音讯断绝。音尘,音信,消息。
梦破:梦醒。心欲折:形容伤心欲绝。
梅花:指《梅花落》,笛曲名。
参考资料:
1、王思宇.苏轼词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98:319-320
2、陈如江.一蓑烟雨任平生:东坡词.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14:138-140
此词当作于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当年暮春,苏轼在镇江一带办理赈饥事,已将近半年未能回家,因作此词以表达对杭州家人的思念。
参考资料:
1、陈如江.一蓑烟雨任平生:东坡词.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14:138-140
这是苏东坡写的近十首《蝶恋花》的一首。从词面上看,显然是一首于暮春时缅怀亲友之作。词中没有说明所怀念之人是谁。从所表达的情感来看,他所怀念的不是一般的亲友,而是关系比较密切而又常常为他所想念的人。
词的上片抒写在春意阑珊的清明时节作者与亲人的互相思念之情。本来春天百花盛开的美景苏东坡举目所见,确实“春事阑珊芳草歇”。这是他对暮春景的概括。他在外作客,已非一年。“又”过清明。按习俗,清明节是祭扫先人茔墓的节日,但是他乡作客,先茔不在此地,无从祭扫。落红处处,入耳之声,偏偏是鴂鸟啼鸣。这是他对暮春景色的具体描述,又是“春事阑珊”的形色补充。
词的下片,作者继续表述他对亲友的思念之情。亲人所处之地可以说是“咫尺江山”而已,但地分“楚”“越”,界域森严,不能自由往来。天不作美,不如人愿。“角声吹落梅花月”,惨白如梅花的月亮,闻此正待出发的征人所吹奏的进军号角,也唯恐躲避不及似的落到山后去了。这里的“梅花”语意双关,既代指角声,也指晓月残白如梅之色。
东坡此词,如单纯把它看作怀人之作,调子似乎低沉一些。但情感真挚,婉转曲折,感人至深,但为了进一步领会它所含的真情实意,应从东坡的政治生涯与诗词创作的发展过程加以探索。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秀野草堂图歌次顾十一侠君原韵。清代。查慎行。某树某水与某丘,旷怀往往消百忧。无端弓旌被缰锁,坐对尘壒生牢愁。卢鸿草堂图,阅世已千载。十志并流传,其人俨如在。问谁好事供潇洒,毋乃真迹留王宰。华亭最晚出,模本发精采。今之妙手继者谁,摩诘前身应画师。丹青一变粉墨骨,写向尺幅尤雄奇。云是吴中小秀野,何斯佳境移于斯。堂中主人顾十一,结客论文两豪逸。百家汎滥流溯源,万口喧传名副实。我是当年入座人,淋漓衫袖梨花春。爱其披豁气谊真,丰格仿佛余先民。宴衎之乐非丝竹,水色烟光八窗绿。半酣䬃沓风雨来,喷玉跳珠三百斛。铁崖老矣阿瑛贫,空巷间抛薜萝屋。可怜相见凤城西,僦舍还同燕子栖。犹能折柬致朋旧,局促肯放诗名低。我诗胡足道,依样葫芦画中稿。惟君痴嗜之,擘纸含毫共研讨。留题惯恼麓台翁,作记深惭竹垞老。吁嗟乎神仙富贵孰有无,默存岂必皆清都。梦中五岳巾箱图,君归来兮挟我俱。以神为马蘧为庐,一息十反良可娱。赁舂龌龊难久居,乃独怜君屋上乌。
越中秋怀。唐代。李白。越水绕碧山,周回数千里。乃是天镜中,分明画相似。爱此从冥搜,永怀临湍游。一为沧波客,十见红蕖秋。观涛壮天险,望海令人愁。路遐迫西照,岁晚悲东流。何必探禹穴,逝将归蓬丘。不然五湖上,亦可乘扁舟。
游仙谣。宋代。曹勋。羽盖承流景,飙轮泛紫霞。前旌绛霄队,驻节王母家。真童发清谣,云表翔哀笳。楼台上清汉,服彩明朱华。万春若朝菌,欢乐庸可涯。瑶席未终醼,零落蟠桃花。
落齿和坡山四首 其二。明代。黄衷。齿落岂遽衰,便如月望六。圆影或暂亏,清光尚九服。蔬厨茹紫甲,岂必花猪肉。愿母废笑歌,世事釜中粥。
龙山会 其一 南丰登高。宋代。赵以夫。重整登高屐。群玉峰头,万里秋无极。远山青欲滴。新雁过、缥缈孤云天北。烟入小桥低,水痕退、寒流澄碧。对佳辰,惊心客里,鬓丝堪摘。风流晋宋诸贤,骑台龙山,俯仰皆陈迹。凭阑看落日。嗟往事、唯有黄花如昔。醉袖舞西风,任教笑、参差凫舄。但回首、东篱久负,有谁知得。
次古山下时儒学提举陈景忠来迓也。元代。李士瞻。不见溪头荔子丹,尚馀碧叶满空山。水流百折成巴峡,山列围屏拥画阑。粳稻满田冬不刈,渔翁举钓晚犹安。闽州自古多无恙,不许痴儿睥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