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者种有二,名同性不同。觜小者慈孝,觜大者贪庸。
觜大命又长,生来十馀冬。物老颜色变,头毛白茸茸。
飞来庭树上,初但惊儿童。老巫生奸计,与乌意潜通。
云此非凡鸟,遥见起敬恭。千岁乃一出,喜贺主人翁。
祥瑞来白日,神圣占知风。阴作北斗使,能为人吉凶。
此乌所止家,家产日夜丰。上以致寿考,下可宜田农。
主人富家子,身老心童蒙。随巫拜复祝,妇姑亦相从。
杀鸡荐其肉,敬若禋六宗。乌喜张大觜,飞接在虚空。
乌既饱膻腥,巫亦飨甘浓。乌巫互相利,不复两西东。
日日营巢窟,稍稍近房栊。虽生八九子,谁辨其雌雄。
群雏又成长,众觜逞残凶。探巢吞燕卵,入蔟啄蚕虫。
岂无乘秋隼,羁绊委高墉。但食乌残肉,无施搏击功。
亦有能言鹦,翅碧觜距红。暂曾说乌罪,囚闭在深笼。
青青窗前柳,郁郁井上桐。贪乌占栖息,慈乌独不容。
慈乌尔奚为,来往何憧憧。晓去先晨鼓,暮归后昏钟。
辛苦尘土间,飞啄禾黍丛。得食将哺母,饥肠不自充。
主人憎慈乌,命子削弹弓。弦续会稽竹,丸铸荆山铜。
慈乌求母食,飞下尔庭中。数粒未入口,一丸已中胸。
仰天号一声,似欲诉苍穹。反哺日未足,非是惜微躬。
谁能持此冤,一为问化工。胡然大觜乌,竟得天年终。
和答诗十首。和大觜乌。唐代。白居易。乌者种有二,名同性不同。觜小者慈孝,觜大者贪庸。觜大命又长,生来十馀冬。物老颜色变,头毛白茸茸。飞来庭树上,初但惊儿童。老巫生奸计,与乌意潜通。云此非凡鸟,遥见起敬恭。千岁乃一出,喜贺主人翁。祥瑞来白日,神圣占知风。阴作北斗使,能为人吉凶。此乌所止家,家产日夜丰。上以致寿考,下可宜田农。主人富家子,身老心童蒙。随巫拜复祝,妇姑亦相从。杀鸡荐其肉,敬若禋六宗。乌喜张大觜,飞接在虚空。乌既饱膻腥,巫亦飨甘浓。乌巫互相利,不复两西东。日日营巢窟,稍稍近房栊。虽生八九子,谁辨其雌雄。群雏又成长,众觜逞残凶。探巢吞燕卵,入蔟啄蚕虫。岂无乘秋隼,羁绊委高墉。但食乌残肉,无施搏击功。亦有能言鹦,翅碧觜距红。暂曾说乌罪,囚闭在深笼。青青窗前柳,郁郁井上桐。贪乌占栖息,慈乌独不容。慈乌尔奚为,来往何憧憧。晓去先晨鼓,暮归后昏钟。辛苦尘土间,飞啄禾黍丛。得食将哺母,饥肠不自充。主人憎慈乌,命子削弹弓。弦续会稽竹,丸铸荆山铜。慈乌求母食,飞下尔庭中。数粒未入口,一丸已中胸。仰天号一声,似欲诉苍穹。反哺日未足,非是惜微躬。谁能持此冤,一为问化工。胡然大觜乌,竟得天年终。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夜闻洛滨吹笙。唐代。张仲素。王子千年后,笙音五夜闻。逶迤绕清洛,断续下仙云。泄泄飘难定,啾啾曲未分。松风助幽律,波月动轻文。凤管听何远,鸾声若在群。暗空思羽盖,馀气自氛氲。
阮敬斋慎斋云庄招饮桑榆别业 其一。清代。徐鸿谟。沙堤曲曲柳阴凉,中有裴公绿野堂。恰好声名传第五,新诗驴背满奚囊。
途中漫兴。明代。程通。手承丹诏出京华,惊见途中景物嘉。官柳翠于桥下水,野桃红胜日边霞。客怀己觉尘埃苦,王事宁辞道路赊。野老亦知天使至,旋呼童仆煮清茶。
蟠桃三熟,正清霜吹冷,爱日烘香。小试芳菲,时候无限风光。洛滨老人星见,□少室、云物开祥。丹青万江,熊兆昆台,凤举朝阳。
向元枢曾辅岩廊。记名著金瓯,位入中堂。梦熟钧天,屡惊颠倒衣裳。黄发更宜补衮,归去定、军国平章。管弦珠翠,兰玉簪缨,岁岁称觞。
十月桃(为富枢密)。宋代。张元干。蟠桃三熟,正清霜吹冷,爱日烘香。小试芳菲,时候无限风光。洛滨老人星见,□少室、云物开祥。丹青万江,熊兆昆台,凤举朝阳。向元枢曾辅岩廊。记名著金瓯,位入中堂。梦熟钧天,屡惊颠倒衣裳。黄发更宜补衮,归去定、军国平章。管弦珠翠,兰玉簪缨,岁岁称觞。
访太史李丈石鹿草堂。明代。王世贞。罢停青雀棹,来访碧山居。杂浦桥能识,飞花径未除。坐通文举刺,窗满邺侯书。为酒初收秫,分泉自灌蔬。舞留玄圃鹤,钓得渭滨鱼。握麈青天外,弹棋白日馀。荣庭更兰桂,触目有璠玙。邑相陪莱服,门人奉笋舆。烟霞东阁履,星斗上林裾。燕客多相问,君无厌汉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