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水吴山不解愁,舞也轻柔,歌也温柔。逐人新月影如钩,作日山头,今日城头。
银筝檀板对沧洲,撇了歌喉,剩了诗喉。满天风雨下西楼,一梦苏州,一醉杭州。
一剪梅 闻警。清代。黄钧宰。越水吴山不解愁,舞也轻柔,歌也温柔。逐人新月影如钩,作日山头,今日城头。银筝檀板对沧洲,撇了歌喉,剩了诗喉。满天风雨下西楼,一梦苏州,一醉杭州。
1826-1895年,一名振钧,字宰平,钵池山农,别号天河生,江苏淮安人。他“性好词赋而不乐制艺”,“一生偃蹇不遇,”中年丧偶,益佗祭,不自聊。”著有《比玉楼传奇四种》,其一《十二红》为揭露南河总督署的积弊而作,针砭甚力,也最著名;《金壶七墨》记游幕期间之亲见亲闻,保存了一些有关鸦片战争的珍贵史料,是著名笔记,论者以为“作小说观可,作子书观,作史书观,作经书观亦无不可。”又有《比玉楼遗稿》、《谈兵录》等。...
黄钧宰。1826-1895年,一名振钧,字宰平,钵池山农,别号天河生,江苏淮安人。他“性好词赋而不乐制艺”,“一生偃蹇不遇,”中年丧偶,益佗祭,不自聊。”著有《比玉楼传奇四种》,其一《十二红》为揭露南河总督署的积弊而作,针砭甚力,也最著名;《金壶七墨》记游幕期间之亲见亲闻,保存了一些有关鸦片战争的珍贵史料,是著名笔记,论者以为“作小说观可,作子书观,作史书观,作经书观亦无不可。”又有《比玉楼遗稿》、《谈兵录》等。
和珍五同年汉上见怀 其一。清代。叶在琦。倦客心情未耐官,蹉跎弥觉去乡难。十年泥爪如过梦,此度参商最损欢。在树嘤鸣殊可感,解装食息得都安。雪残新见庭柯绿,怅倚黄昏独自看。
题章明叔春雨庵。宋代。曾子良。春雨生草木,雨去作流水。流水不顾返,草木生未已。愿随流水去,一日行万里。
成父居于普宁寺钟楼之下辟以为斋旧名坎止近。宋代。赵蕃。人行冥昧中,遇坎辄自省。闻是微妙音,安得忘所警。
景文宠示。宋代。释道潜。脱略今山简,能吟旧子春。偶因寻胜出,不为采芳人。红紫千葩尽,甘酸万颗新。江云浮翠壁,霭霭散鱼鳞。
恭和御制赐寿诗原韵。清代。陈宝琛。一楼潮汐送年芳,奎藻高悬夜吐芒。驽钝心期馀蹇蹇,龙潜文采自堂堂。久荒菊径从臣里,偶听松涛就赐庄。终望及身见平治,健行无息用斯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