皎皎奁中镜,相随越岁年。清光何所如,明月悬中天。
我昔十五馀,颜色如花鲜。对之理晨妆,涂抹斗婵娟。
迩来年颇长,贫病相忧煎。形容渐老丑,无复施朱铅。
今朝镜亦昏,尘垢蚀连钱。相看自黯淡,焉能分媸妍。
人生有盛衰,物情随变迁。世间类如此,何用增慨然。
咏镜。元代。郑允端。皎皎奁中镜,相随越岁年。清光何所如,明月悬中天。我昔十五馀,颜色如花鲜。对之理晨妆,涂抹斗婵娟。迩来年颇长,贫病相忧煎。形容渐老丑,无复施朱铅。今朝镜亦昏,尘垢蚀连钱。相看自黯淡,焉能分媸妍。人生有盛衰,物情随变迁。世间类如此,何用增慨然。
郑允端(1327 ~1356)字正淑,吴中平江(今江苏省苏州市)人。生于元英宗泰定四年,卒于惠宗至正十六年,年三十岁。出生儒学世家,郑氏曾富雄一郡,有半州之目,人称“花桥郑家”。允端颖敏工诗词,嫁同郡施伯仁。其夫为儒雅之士,夫妻相敬如宾,暇则吟诗自遣,然题涉甚广,不止写闺情。至正十六年(1356)张士诚入平江,家为兵所破,贫病悒悒而卒。宗族之士谥曰“贞懿”,后人称之为“女中之贤智者”。其夫施伯仁编次其遗著成帙,名《肃庸集》一卷。诗集后来历经颠簸,散失了一半多,仅留下百余首诗。...
郑允端。郑允端(1327 ~1356)字正淑,吴中平江(今江苏省苏州市)人。生于元英宗泰定四年,卒于惠宗至正十六年,年三十岁。出生儒学世家,郑氏曾富雄一郡,有半州之目,人称“花桥郑家”。允端颖敏工诗词,嫁同郡施伯仁。其夫为儒雅之士,夫妻相敬如宾,暇则吟诗自遣,然题涉甚广,不止写闺情。至正十六年(1356)张士诚入平江,家为兵所破,贫病悒悒而卒。宗族之士谥曰“贞懿”,后人称之为“女中之贤智者”。其夫施伯仁编次其遗著成帙,名《肃庸集》一卷。诗集后来历经颠簸,散失了一半多,仅留下百余首诗。
用韵夏原威述怀七言六首 其三。明代。郑真。霜寒碧落晓鸿鸣,久客何堪梦底听。淮海雪晴拖练白,荆山云暖送螺青。长卿多病愁仍在,阮籍穷途醉不醒。何似隐君松竹里,焚香阅世了残经。
罗隐江东,老署秀才,不幸似之。怪自负上流,偏搜兔册,曾称男子,却溷牛医。
壮不如人,老之将至,那更空墙病马嘶。归去尔,尽嚇人腐鼠,笑我醯鸡。
沁园春 余卧病澄江不能应试主者颇难之竹逸为经营良苦乃始得请归来作此自嘲并以申谢。清代。陈维崧。罗隐江东,老署秀才,不幸似之。怪自负上流,偏搜兔册,曾称男子,却溷牛医。壮不如人,老之将至,那更空墙病马嘶。归去尔,尽嚇人腐鼠,笑我醯鸡。纷纷路鬼相疑。疑小敌当场胡怯为。谢主臣不敏,怯诚有是,明公垂谅,病亦非欺。颜子屡空,伯牛有疾,合受先生谴责词。真穷矣,幸江城恰遇,鲍叔于斯。
牛山眠月栗里八景之一为王懋元题。明代。谢复。伊谁破混沌,盘根㨿坤舆。崭然露头角,肖像躬犁锄。落日下空谷,藉草明月孤。山风起林末,过者闻鼾呼。居人事耕稼,对此空踌躇。
学古诗三首 其一。南北朝。何逊。长安美少年,羽骑暮连翩。玉羁玛瑙勒,金络珊瑚鞭。阵云横塞起,赤日下城圆。追兵待都护,烽火望祁连。虎落夜方寝,鱼丽晓复前。平生不可定,空信苍浪天。
二疏遗荣图。宋代。吴则礼。饮闻畴昔设供帐,祖道都门车百两。脱冠着屐良有人,五鼎一毛真迈往。彭泽县令亦胜流,径捐五斗因督邮。著书颇复恨枯杭,臭味绝知殊二老。龙眠一世论丹青,不数辋川王右丞。丹青之引诚落寞,世上只今无少陵。二疏妙致不可孤,昔人亦作二疏图。龙眠捉笔守圭窦,儿辈亦复知广受。昔人独能图二疏,图以韵语至今无。丹青之引有句眼,昨者少陵今隐居。龙眠平生有妙思,笔如周商钟鼎字。二疏之迹定不磨,照人真若前日事。
蝶恋花·梅子初青春已暮。宋代。张震。梅子初青春已暮。芳草连云,绿遍西池路。小院绣垂帘半举。衔泥紫燕双飞去。人在赤阑桥畔住。不解伤春,还解相思否。清梦欲寻犹间阻。沙窗一夜萧萧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