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上雪消春水高,鹅黄新柳暗长桥。桥头人家好春酒,无情长与驻兰桡。
荆溪棹歌四首 其三。元代。吕诚。溪上雪消春水高,鹅黄新柳暗长桥。桥头人家好春酒,无情长与驻兰桡。
昆山人,字敬夫,后更名肃。工诗词。名士咸与之交。家有园林,尝蓄一鹤,复有鹤自来为伍,因筑来鹤亭。邑令聘为训导,不起。有《来鹤亭诗》。...
吕诚。昆山人,字敬夫,后更名肃。工诗词。名士咸与之交。家有园林,尝蓄一鹤,复有鹤自来为伍,因筑来鹤亭。邑令聘为训导,不起。有《来鹤亭诗》。
咏溪上所栽桃。明代。袁凯。桃树移栽近浅沙,呼儿插竹护欹斜。秋来拟吃垂垂实,春到还看浩浩花。旋置酒旗深处挂,更将渔艇密边遮。老夫未是文章手,故少新诗对客夸。
踏莎行 过吴江。清代。严绳孙。月魄分桥,烟鬟迷渡。分明十里长洲路。从教幽梦解相寻,乱帆影里人何处。细蕊偷黄,单绢引素。去来浑是难分付。西风篷底博山香,一丝丝似秋情绪。
江舟溯京口。近现代。胡雪抱。江势下游宽,空濛夜独看。气嘘风露湛,声泻水云寒。远想生瑶笛,归心滞画栏。中流爱秋月,对客欲团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