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江海上,征棹去微茫。瘴雨孤城白,秋风大野黄。
旌旂连蟹舍,烟火近鲛房。但使封侯贵,何须忆故乡。
送人从海城军。明代。王恭。从军江海上,征棹去微茫。瘴雨孤城白,秋风大野黄。旌旂连蟹舍,烟火近鲛房。但使封侯贵,何须忆故乡。
王恭(1343-? ),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王恭。王恭(1343-? ),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无闷 听蛙声,悄然赋此解。清代。易顺鼎。星闪浓青,风晕浅黄,山影层层压重。正一片池塘,暝愁摇动。木杪镫痕绿处,怕此夜、高楼难成梦。阑坐久,替谁唤起,嫩凉相送。篱空。答幽讽。记月黑江南,悄无人共。又听到、蛮村水田新种。暗里催春去也,算未抵、花前鹃声痛。能几日,过了清明,梅雨涨天无缝。
偶书。元代。何中。桐寒叶落风,菊净花开雨。掩映半畦秋,好竹三四五。对此憔悴人,忽笑不复语。
用坡仙梅花十韵·探梅。宋代。刘黻。只办茶杯与酒尊,山中寒日易黄昏。今年闰月迟消息,枉费清宵几梦魂。
答黄叔旸。宋代。游九功。冥鸿倦云飞,敛翼退遵渚。秋虫感时至,自野来在宇。老我久合归,溪山况延伫。俯此沙水清,面被烟尘聚。龙断既冲冲,澜倒亦吁吁。岂无砥中立,而不改风雨。忽忻远寄声,秀句盈章吐。灿烂炯寒芒,晴空见冰柱。颇闻词场笔,漫焉叶如土。黄粱枕上过,得之亦不处。独行固不移,犹在审去取。
寿山东巡抚朱同年母程太夫人八秩初度。清代。戴亨。金山玉海旧家声,旌节遥临政治平。东海洋洋齐大国,菁莪蔼蔼鲁诸生。丰功共道如公肃,慈诫同称轶宪英。蔀屋茅檐趋十郡,一时瞻拜祝长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