迢递孤峰里,空门偶独行。野云随杖屦,古木带檐楹。
月出禅初定,僧闲鸟自鸣。兴阑归自晚,钟磬有馀声。
经炉峰兰若。明代。王恭。迢递孤峰里,空门偶独行。野云随杖屦,古木带檐楹。月出禅初定,僧闲鸟自鸣。兴阑归自晚,钟磬有馀声。
王恭(1343-? ),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王恭。王恭(1343-? ),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悼亡子诗。宋代。李光。脱屣尘寰委蜕蝉,真形渺渺驾非烟。丹台路杳无归日,白玉楼成不待年。宴坐我方依古佛,空行汝去作飞仙。恩深父子情难割,泪滴千行到九泉。
咏史五言二首。宋代。刘克庄。西都生昴宿,东井聚奎星。仅可尊秦陛,安能肃汉廷。收图懲灭籍,起蕝欠嵇经。何况杯羹语,书之涴汗青。
己巳七月廿四日偕三儿阿泰薄游匡庐三首 其一。清代。吴灏。日映香炉生秋风,飞泉直下落涧中。泠泠细草岩中碧,偶作楚狂拜李公。
与成过我论诗再用前韵。明代。邵宝。南山多白云,日我媚幽独。杖藜或西山,凉阴梦风竹。渴思山下泉,迤逦手自匊。原田黍稷馨,饥鹤如得禄。行歌聃史篇,我亦愿为谷。湖天明晚霞,何心共飞鹜。有客似醇醪,饮我不须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