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王池苑罢经过,古木残云奈尔何。莫放流音空袅袅,行人长少夕阳多。
古木山禽图。明代。王恭。梁王池苑罢经过,古木残云奈尔何。莫放流音空袅袅,行人长少夕阳多。
王恭(1343-? ),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王恭。王恭(1343-? ),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重阳日中外同欢,以诗言志,因示群官。唐代。李适。爽节在重九,物华新雨馀。清秋黄叶下,菊散金潭初。万实行就稔,百工欣所如。欢心畅遐迩,殊俗同车书。至化自敦睦,佳辰宜宴胥。锵锵间丝竹,济济罗簪裾。此乐匪足耽,此诚期永孚。
盱眙旅客。宋代。路德章。道旁草屋两三家,见客擂麻旋点茶。渐近中原语音好,不知淮水是天涯。
南游富阳江中作。唐代。韦庄。南去又南去,此行非自期。一帆云作伴,千里月相随。浪迹花应笑,衰容镜每知。乡园不可问,禾黍正离离。
七夕池上一首。明代。黄省曾。季月逢占火,佳辰迨曝经。竹间还七客,河际复双星。接露欢衔酒,看云懒乞灵。苑虫秋韵切,催候警予听。
南山上人来访送以小诗。明代。杨巍。寂寞谁相访,师来千里馀。不言心自了,一咒病能除。归路石仍滑,世缘老更疏。从兹门再掩,草色遍郊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