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田新雨苔花碧,禾黍秋香百馀石。谁教酿作瓮头春,醉里看山了残帙。
读书何必问时清,纵有荒年莫废耕。鹿门精舍青山里,春去秋来无宦情。
书渔樵耕牧四画 其三。明代。王恭。石田新雨苔花碧,禾黍秋香百馀石。谁教酿作瓮头春,醉里看山了残帙。读书何必问时清,纵有荒年莫废耕。鹿门精舍青山里,春去秋来无宦情。
王恭(1343-? ),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王恭。王恭(1343-? ),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莺啼序。近现代。宋词。海隅正怨飘泊,况腥风冷雨。荷锄晚,乱发萧萧,模糊汗血尘土。茅檐静,三更过后,梦魂渺渺无归处。向昏窗暗泣,离合悲欢几度。十里后湖,芳堤携手,趁柳烟花雾。背人初系同心结,话儿低低倾诉。记潜来,花深径窄,又招惹蝶忌蜂妒。忍牵衣,蜜约叮咛,休将人误。当时年少,壮志凌云,把功名换取。方赢得,六月佳期,凤烛绮筵,翠袖红妆,双双起舞。帘下梳头,杯底浅唱,罗帐交颈鸳鸯宿。留恋时,浪打风流去。秦淮明月,夜深越过女墙,偏照不眠思妇。繁华事散,江水东流,愁云锁两浦。至此际,恩爱轻抛,擘钗分镜,泪眼相看,哽咽无语。山盟犹在,锦书偷寄,茫茫来日无归计。漫相思,望断天涯路。卿卿今夕灯前,从头细想,伤情何许。
古诗 其五。清代。丘逢甲。凉风剥高林,万树忽全裸。英华不可恃,荣者已先堕。人生怀百忧,所见毋乃左!乾坤忽流劫,万汇尽一火。死者为哀燐,存者仅硕果。出门念交旧,万里剩孤我。嗟哉何酷毒,此罪天应坐。留此七尺躯,马革不得裹。畀为愁城主,所值无一可。闻有古化人,天不能福祸。我欲往从之,道远多坎坷。采桂持作楫,纫兰持作柁。茫茫此愁海,远泛凌风舸。
次韵李耸卿贺太守祷雨有应二首 其一。宋代。陈渊。一寸丹诚贯上穹,坐令千里走龙工。骄阳弥目苗将槁,甘雨连霄泽已丰。便觉风霜倾意尽,岂愁荆棘致年凶。江南岁漕知无阙,遥想中都喜气同。
桃溪书院。明代。刘泽大。桃阴掩蔼映清溪,玉署香浮碧汉齐。可是仙才留副墨,若为多士吐虹霓。
新水至二首 其二。明代。李梦阳。时和驿边河水流,康王城近舍西头。青蘋两眼汀洲里,芳草连天无那愁。
清明后二日同邻几景仁次道中首兴宗完秉国如。宋代。司马光。寂寥清明后,余春已无多。间轩富佳致,不惜载酒过。水木晚尤秀,风烟晴更和。临樽不尽醉,奈此芳菲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