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雁出塞北,乃在无人乡。
举翅万馀里,行止自成行。
冬节食南稻,春日复北翔。
田中有转蓬,随风远飘扬。
长与故根绝,万岁不相当。
奈何此征夫,安得驱四方!
戎马不解鞍,铠甲不离傍。
冉冉老将至,何时返故乡?
神龙藏深泉,猛兽步高冈。
狐死归首丘,故乡安可忘!
却东西门行。两汉。曹操。鸿雁出塞北,乃在无人乡。举翅万馀里,行止自成行。冬节食南稻,春日复北翔。田中有转蓬,随风远飘扬。长与故根绝,万岁不相当。奈何此征夫,安得驱四方!戎马不解鞍,铠甲不离傍。冉冉老将至,何时返故乡?神龙藏深泉,猛兽步高冈。狐死归首丘,故乡安可忘!
大雁生活在遥远的塞北,那是荒凉无人的地方。
举翅飞行万余里,飞行栖息自成行。
冬天在南方饱食稻谷,春日一到又飞回北方。
田中有草叫转蓬,随风远飞四处飘扬。
从此永远离开自己的根,万年难相会各在天一方。
远征的将士怎么办,怎能离开四方归家乡。
战马永不卸征鞍,铠甲不离人身旁。
岁月流逝人渐老,何时才能返故乡。
神龙藏身在深渊,猛兽漫步在山冈。
孤死头还向山丘,人的故乡怎能忘。
转蓬:飞蓬,菊科植物,古诗中常以飞蓬比喻征夫游子背井离乡的漂泊生活。
不相当:不相逢,指飞蓬与本根而言。
奈何:如何,这里有“可叹”、“可怜”的意思。
安得:怎能。去:离开,避免。
冉冉(rǎn):渐渐。
深泉:应作“深渊”,唐人抄写古书时常把“渊”字改为“泉”,以避唐高祖李渊之讳。
猛兽:应作“猛虎”,唐人为李渊之父李虎避讳,常把“虎”字改写作“猛兽”。
狐死归首丘:屈原《哀郢》中有“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首丘,头向着自己的窟穴。狐死首丘是古来的一种说法,用以比喻人不该忘记故乡。
参考资料:
1、殷义祥译注.三曹诗选译:巴蜀书社,1989年02月:39
据考证,这首诗作于曹操的晚年,即东汉末年的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大败于赤壁之战以后。当时曹操已经五十三岁,年事渐高,面对战乱连连,统一中国的事业仍旧未完成的社会现实,因而忧愁幽思,苦闷煎熬。这首诗是曹操按旧题写的新词。
参考资料:
1、何永生,张小忠.五年高考 三年模拟.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40
这首诗的首六句采用比兴手法。一开头,诗人略一勾勒,便写出了鸿雁的境遇及其春来冬去的候鸟特征。“塞北”、“无人乡”强调其孤寂寥落,“万里余”则突出路途之遥。鸿雁万里远征,与同类结伴而行,相濡以沫,处于寂寞凄凉的环境中;它们只能服从节令的安排,严冬则南飞而食稻,阳春则北翔而重回,其辛劳困苦不言而喻。“田中有转蓬”四句为第二层次,诗人没有像通常诗歌那样在比兴后立刻引入正题,而是再用一比兴手法,写蓬草随风飘荡,无所归止,也永远无法回归故土。“相当”意为与故根相遇。“鸿雁”与“转蓬”这两个艺术形象极不相同,鸿雁有信,依节侯岁岁而回;转蓬无节,随轻风飘荡不止。但是,它们本质上是一样的,都不得不转徙千万里之外。诗歌写鸿雁举翅“万里”之外,其空间距离感鲜明突出;转蓬“万岁”不能归于故土,其时间漫长感异常强烈。而两者实是互文见义,路途遥、时间长,都是诗人所特别强调的。
在完成了连续的铺垫以后,诗歌第三层切入正题,仅以寥寥六句写征夫之状,却括尽他们艰险苦难生活的内容:一为出征之遥,远赴万里,镇守四方;二为出征之苦,马不解鞍,甲不离身;三为年岁飞逝,老之将至;四为故乡之思,返还无期,徒作渴念。这几方面有紧密关系,而思乡不得归是其关键。唯其愿望不能实现,其思乡之情也就日益加深。这一层将征夫的深愁苦恨,都在其对现实状况的叙述中宣泄出来。由于前两层中,诗人已经用比兴手法渲染了情结气氛,故这一层所表现的乡关之思显得极为真切和强烈,虽然没有一个愁、苦之类的主观色彩的词语,但本色之语,却更能收到动人心魄的效果。
“神龙藏深泉”四句为诗歌最后一层,诗人于描写正题后又将笔墨宕开,连用神龙、猛兽、狐狸等数个比喻。神龙藏于深泉,猛兽步于高冈,各有定所,各遂其愿,令有家归不得的征夫羡慕不已。“狐死归首丘”引用典故说明动物至死尚且不忘故土,远离家乡的征夫们更不能忘。“故乡安可忘”这极平直的一句话,在全诗的层层衬映,铺垫之下,也具有了震撼人心的力量。
这首诗比兴手法的反复使用,给诗歌带来了从容舒卷、开阖自如的艺术美感。诗歌写思乡情结,虽充满悲凉凄切情调,但结处以神龙、猛兽等作比,悲凉中不会显得过于柔绵,反而回荡着刚健爽朗之气,这正是曹操诗的特点之一,也是建安文学慷慨悲凉之特色的体现。全诗丝毫不见华丽词句,唯见其朴实之语。
曹操(155年-220年正月庚子),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汉族。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尤工章草,唐朝张怀瓘在《书断》中评其为“妙品”。...
曹操。曹操(155年-220年正月庚子),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汉族。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尤工章草,唐朝张怀瓘在《书断》中评其为“妙品”。
骢马吟送同年于器之副宪浙江。明代。顾清。骢马行,骨权奇。连钱被体玉琢蹄,绣衣五采金带围。据鞍顾盻生光辉,临发长鸣振金羁。振金羁,向江东,吴山飞度越岭重。眼中自不见豺虎,敢有狐鼠留行踪。狐鼠空,豺狼伏,骢马行,来乎复。汉家烽火照甘泉,昨日单于栖上谷。范生揽辔,志在澄清,我爱张子,埋轮都亭。君不见天闲尚有未纯驷,可使骅骝长地行。
赠王古直二首 其二。明代。邵宝。栖栖复栖栖,而谓古遗直。曾从西曹游,冒禁为所识。长揖称诗人,法吏不敢斥。泡灯亦儿戏,破碎何足惜。西堂坐春风,凄凉泪沾臆。兹事久已传,野史谁当职。
送宜兴徐耕隐诗。明代。王缜。一门道脉旧相同,晚向行藏别立功。凤入天池鸣晓日,鸿飞霄汉起秋风。几年骨肉江山外,半月襟怀笑语中。此别不须论老大,可留垂白梦非熊。
送喻鍊师归茅山。唐代。李建勋。休粮知几载,脸色似桃红。半醉离城去,单衣行雪中。水声茅洞晓,云影石房空。莫学秦时客,音书便不通。
飞廉飞廉,错认三廉是汝乡。秋去春来逾鬼蜮,髡头削臂称犬羊。
尔贯既盈时乃至,中天旭日既当阳。已传面缚皆酋首,复道输诚化假王。
五月十三□□去廉因作廉□逃一篇且愿有事于廉者瞻前顾后相留意于斯言 乐府。明代。郭之奇。飞廉飞廉,错认三廉是汝乡。秋去春来逾鬼蜮,髡头削臂称犬羊。尔贯既盈时乃至,中天旭日既当阳。已传面缚皆酋首,复道输诚化假王。千条汉帜标玄菟,十路天兵断白狼。尔归何地逃何所,此民何罪供尔戕。尔纵戕民民尚有,一二鸠形脱剑铓。或疑城旦辞舂市,谁沐猿猴出近岗。欲言未言气屡绝,自言三日奔道旁。尚忆去年秋九月,□归不似此苍皇。西顾钦灵东化石,未闻一矢遥相当。此如穷寇谁追掩,此如鸟兽乍惊翔。始知天意从人意,□之亡也实天亡。天亡骄子终弗恤,人非族类自相妨。我见天人应不远,瞻前顾后几徊徨。非仁胡服,非义胡昌。人之所去,天曷可长。凡百君子,视彼无良。省厥干戈,念尔衣裳。鹤在轩而丧卫,鱼已烂而亡梁。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书有明训,命不干常。谁为此言,满室满堂。以暴易暴,不臧厥臧。君不见去秋土官土弁今何在,青史不收血异苌。彼人不幸而为今人嗤也,戒之哉,后事之资前岂忘。嗟我何人独永伤,愿操长矢尽欃枪。手援北斗酌桂浆,自西自南以东行。三春目极怀千里,六月徂署抱秋霜。安能含思郁郁长居此,使我不得伸愁肠。
送邝将军元帅还郴古诗十首 其九。清代。刘鹗。桓桓邝将军,密尔宜章市。公然一榻外,老贼敢鼾睡。一朝生致之,持归献天子。天子嘉其功,声名播寰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