镆邪三尺照人寒,试与挑灯子细看。
且挂空斋作琴伴,未须携去斩楼兰。
送剑与傅岩叟。宋代。辛弃疾。镆邪三尺照人寒,试与挑灯子细看。且挂空斋作琴伴,未须携去斩楼兰。
铸造成寒光照人的三尺莫邪长剑,夜里拿出宝剑挑亮油灯细细品赏。
(这么好的宝剑)如今只能权且空挂书斋与琴为伴,(边敌猖獗)我却无法带着它前往边关赴边杀敌。
①傅岩叟:傅为栋,字岩叟,江西铅山人,曾为鄂州州学讲师,与稼轩来往甚密,彼此唱和颇多。
②镆邪:一作莫邪,古代宝剑名。相传春秋时吴人干将与妻莫邪善铸剑。尝铸二剑,分别以干将、莫邪名之,献给吴王(见《吴越春秋·阎闾内传》四),后以此作名剑代称。
③“试与挑灯仔细看”句:稼轩《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④楼兰:汉时西域的鄯善国,在今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鄯善县东南一带。西汉时,傅介子奉命前往,计杀楼兰王,立功异域。事见《汉书·傅介子传》。后泛指侵扰西北地区之敌。王昌龄《从军行》:“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此当借指北方的金国。
辛弃疾早年参加沦陷区耿京领导的义军抗金。在他奉表南下联系南宋朝廷联合抗金北返时,闻知张安国杀耿京降金,便星夜疾驰擒获叛徒,送到临安正法。但南归后他未被重用。于是辛弃疾赠剑给友人时并写下这首诗,寄托了诸多的感慨。
参考资料:
1、彭勃等编著.落花时节又逢君 中国古代的社交名诗: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4:第78页
镆耶三尺照人寒,试与挑灯仔细看——“镆耶三尺”,指剑;“镆耶”亦作莫耶、莫邪,古宝剑名。雄剑名干将,雌剑名奠邪。干将进雄剑于吴王而藏雌剑,雌剑思念雄剑,常在匣中悲鸣。“照人寒”,言宝剑光亮耀目,观之令人胆寒。“挑灯”,拨亮灯烛。作者拨亮灯烛看剑,浮想联翩,他到底在想些什么呢。
且挂空斋作琴伴,未得携去斩楼兰——宝剑本是杀敌之器,但今却空无所用,不能用在杀敌的战场,只能高高挂在空空如也的书斋中,与琴棋书画为伴。剑无所用,实指作者才无所施、能无所发,未能够在战场上杀敌击贼。这是一个多么可悲的场面。
本诗虽仅四句,但抒发的感情却是激烈慷慨,充满一股悲愤之气。想辛弃疾自南归以来,念念不忘的是收复失地,以成一个完整的南北统一的太平世界。但腐朽的南宋王朝却在与金人的长期对垒中日渐丧失了自己的优势,诗人也在这无限期的闲置中虚度了自己的青春岁月,所有这一切,铸成诗人这一首表达自己痛心疾首、极度遗憾之情的诗篇。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辛弃疾。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登南明山 其二。明代。边贡。地僻无人赏,灵山迥独看。石梁横险绝,岩洞倚高寒。静已忘尘世,狂犹系冗官。长歌送西日,野色上虚阑。
佚老堂为陶敏宣德题。宋代。张舜民。未老刚称老,言休即便休。浔阳真有后,彭泽善贻谋。隐几悲残漏,回头见急流。便须移醉石,偃卧北窗幽。
系乐府十二首·思太古。唐代。元结。东南三千里,沅湘为太湖。湖上山谷深,有人多似愚。婴孩寄树颠,就水捕鷠鲈。所欢同鸟兽,身意复何拘。吾行遍九州,此风皆已无。吁嗟圣贤教,不觉久踌蹰。
送金寿之江正写金字经。元代。方回。碧落金仙蹑汉庭,梵书翻写过东溟。宰官尝领润文使,法帖尚传遗教经。子敬比踪洛神赋,率更媲美醴泉铭。梦中五色文章笔,视草鳌扉趁妙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