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眼溪山,怪都似、旧时曾识。
是梦里、寻常行遍,江南江北。
佳处径须携杖去,能消几两平生屐?
笑尘埃、三十九年非,长为客!
吴楚地,东南拆。
英雄事,曹刘敌。
被西风吹尽,了无陈迹。
楼观才成人已去,旌旗未卷头先白。
叹人间、哀乐转相寻,今犹昔。
满江红 江行和杨济翁韵。宋代。辛弃疾。过眼溪山,怪都似、旧时曾识。是梦里、寻常行遍,江南江北。佳处径须携杖去,能消几两平生屐?笑尘埃、三十九年非,长为客!吴楚地,东南拆。英雄事,曹刘敌。被西风吹尽,了无陈迹。楼观才成人已去,旌旗未卷头先白。叹人间、哀乐转相寻,今犹昔。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辛弃疾。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更漏子(初秋雨后闻鹤唳)。宋代。毛滂。绿窗寒,清漏短。帐底沈香火暖。残烛暗,小屏弯。云峰遮梦还。那些愁,推不去。分付一檐寒雨。檐外竹,试秋声。空庭鹤唤人。
人日。明代。郑善夫。病起独吟溪上楼,烟波云木共悠悠。细斟柏叶酬人日,漫嗅梅花忆陇头。天远美人长在望,路危春色未销忧。南行故国柴门迥,拟把纶竿伴白鸥。
登城望山。宋代。刘攽。城隅见连山,苍翠横座中。白云卷霄汉,千叠张屏风。此地有佳致,望望情不穷。忽如出尘寰,相对前后峰。古墙有石色,草树仍蒙笼。樵隐事不一,养痾方易容。
送判官赴京。唐代。薛能。阙下情偏已绝稀,天涯身远复相依。庭花每对从容落,夜烛多同笑语归。君子是行应柏署,鄙人何望即柴扉。青云若遇交亲话,白璧无心待发挥。
醉翁亭古梅席上口占 其四。明代。黄廷用。春台偃蹇数朝枝,风雪几侵冰玉姿。向晚不知何处笛,一声忽动故园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