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山沧海曲,中有横阳道。束马过铜梁,苕华坐堪老。
鸠鸣高崖裂,熊斗深树倒。绝壑无坤维,重林失苍昊。
跻攀寡俦侣,扶接念舆皂。俯仰栗嵌空,无因掇灵草。
梯穷闻戍鼓,魂续赖丘祷。敞豁天地归,萦纡村落好。
悠悠思蒋径,扰扰愧商皓。驰想永嘉侯,应伤此怀抱。
旅次铜山途中先寄温州韩使君。唐代。陈陶。乱山沧海曲,中有横阳道。束马过铜梁,苕华坐堪老。鸠鸣高崖裂,熊斗深树倒。绝壑无坤维,重林失苍昊。跻攀寡俦侣,扶接念舆皂。俯仰栗嵌空,无因掇灵草。梯穷闻戍鼓,魂续赖丘祷。敞豁天地归,萦纡村落好。悠悠思蒋径,扰扰愧商皓。驰想永嘉侯,应伤此怀抱。
陈陶(约公元812—约885年):字嵩伯,号三教布衣。《全唐诗》卷七百四十五“陈陶”传作“岭南(一云鄱阳,一云剑浦)人”。然而从其《闽川梦归》等诗题,以及称建水(在今福建南平市东南,即闽江上游)一带山水为“家山”(《投赠福建路罗中丞》)来看,当是剑浦(今福建南平)人,而岭南(今广东广西一带)或鄱阳(今江西波阳)只是他的祖籍。早年游学长安,善天文历象,尤工诗。举进士不第,遂恣游名山。唐宣宗大中(847—860年)时,隐居洪州西山(在今江西新建县西),后不知所终。有诗十卷,已散佚,后人辑有《陈嵩伯诗集》一卷。...
陈陶。陈陶(约公元812—约885年):字嵩伯,号三教布衣。《全唐诗》卷七百四十五“陈陶”传作“岭南(一云鄱阳,一云剑浦)人”。然而从其《闽川梦归》等诗题,以及称建水(在今福建南平市东南,即闽江上游)一带山水为“家山”(《投赠福建路罗中丞》)来看,当是剑浦(今福建南平)人,而岭南(今广东广西一带)或鄱阳(今江西波阳)只是他的祖籍。早年游学长安,善天文历象,尤工诗。举进士不第,遂恣游名山。唐宣宗大中(847—860年)时,隐居洪州西山(在今江西新建县西),后不知所终。有诗十卷,已散佚,后人辑有《陈嵩伯诗集》一卷。
送徐照磨从军。明代。高逊志。长淮奔流东到海,环疆千里多名都。其风刚劲自古昔,异才挺出无时无。徐君夙负青云器,少年犹睹承平治。操笔尝随骢马行,文史由来曾历试。芜城繁华天下稀,挥金佩玉争光辉。干戈一变莽苍出,君亦逃难吴江湄。故乡怅望归未得,大藩开府先推择。英声洋溢动当时,弹冠再作诸侯客。襟怀绝似南湖清,王事贤劳心靡宁。乱离幸得倅乡郡,欲往岂料边尘惊。闻道元戎飞荐鹗,掀髯应辟青油幕。戎严何必属櫜鞬,等闲谈笑三军却。扶颠实藉英雄材,欲成勋业须时来。嗟余何日去环堵,与君携手黄金台。
答周邦彦觅茶 其二。宋代。张祁。仇池诗里识焦坑,风味官焙可抗衡。钻馀权倖亦及我,十辈遣前公试烹。
寄邵判司隐君。宋代。吴惟信。隐君住处枕湖滨,正与逋仙是密邻。踏雪访梅千嶂晓,带烟看柳满楼春。发因累少茎茎绿,诗为工多字字新。闻说近来浑懒出,竹光花影锁闲身。
麻沙八景诗 其六 莲湖晚风。宋代。蔡元定。湖面花开映绿波,当年曾听采莲歌。垂杨拂地云临水,举目令人感慨多。
风入松。元代。张可久。哀筝一抹十三弦。飞雁隔秋烟。携壶莫道登临晚,双双燕、为我留连。仙客玲珑玉树,佳人窄索金莲。琅琅新雨洗湖天。小景六桥边。西风泼眼山如画,有黄花、休恨无钱。细看茱萸一笑,诗翁健似当年。
题窦伯山小隐诗六首 其一。唐代。王质。栗里柴桑事事无,但言吾亦爱吾庐。扫开秋草门前路,恐有观潮访后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