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目有佳处,须登四景楼。输蹄喧市井,桑谷暗郊丘。
翠盖云生里,沧溟天尽头。阑干知几曲,徙倚恣清愁。
四景楼。唐代。李愿。纵目有佳处,须登四景楼。输蹄喧市井,桑谷暗郊丘。翠盖云生里,沧溟天尽头。阑干知几曲,徙倚恣清愁。
陇西人,著名隐士,与韩愈、卢仝为好友,因韩愈一篇《送李愿归盘谷序》使得此李愿盘谷声名鹊起。这也使得李愿为千古之谜,至今不知“李愿”何许人也,以及更多的信息?由于时代久远,史料不详,至今云山雾罩,扑朔迷离,历朝历代都进行考究。但是纠正了“李愿,西平忠武王李晟之子”的说法。清康熙年间,吴楚材、吴调侯编写的《古文观止》所选《送李愿归盘谷序》一文中,“友人李愿居之”句下有小字注曰:“李愿,西平忠武王李晟之子,归隐盘谷,号‘盘谷子’”。然而“李愿,李晟之子”这个说法并不可信———综合考察李晟、李愿、韩愈的史传资料,并无“李晟之子李愿”隐居盘谷的记载。...
李愿。陇西人,著名隐士,与韩愈、卢仝为好友,因韩愈一篇《送李愿归盘谷序》使得此李愿盘谷声名鹊起。这也使得李愿为千古之谜,至今不知“李愿”何许人也,以及更多的信息?由于时代久远,史料不详,至今云山雾罩,扑朔迷离,历朝历代都进行考究。但是纠正了“李愿,西平忠武王李晟之子”的说法。清康熙年间,吴楚材、吴调侯编写的《古文观止》所选《送李愿归盘谷序》一文中,“友人李愿居之”句下有小字注曰:“李愿,西平忠武王李晟之子,归隐盘谷,号‘盘谷子’”。然而“李愿,李晟之子”这个说法并不可信———综合考察李晟、李愿、韩愈的史传资料,并无“李晟之子李愿”隐居盘谷的记载。
见诸公唱和暮春诗轴次韵作九首。宋代。晁说之。何处留春意,歌残烛半红。柳斜双舞破,花落独书空。欲作经年别,先惊昨夜风。乌衣多胜概,此际恨难穷。
赠阁皂山懒云道士诗客张惟深二首 其一。宋代。杨万里。阁皂峰头半朵云,化为道士到吾门。问渠真个如云懒,为许随风处处村。
次韵答李念腾计部。明代。孙传庭。新柳垂垂翠欲牵,旗亭握别已经年。三春怀想燕云阻,千里音书郢雪传。去就尔犹馀古道,浮沉我自逊时贤。寄言近日西溪上,萝月松风倍可怜。
偶成二首 其二。明代。释函可。有山岂无石,人自厌嵯峨。有水能不流,人自厌风波。所见亦由人,山水本无他。
伤庭梧。明代。王鏊。庭前两梧桐,肤寸手所掇。岁月曾几何,直上殊挺拔。峨峨双幡幢,云汉相摩戛。谓言召南棠,百岁辞剪伐。独嫌清秋夜,障我中天月。星辰互蔽亏,胸次不得豁。意欲稍去之,惜此方薆郁。飓风忽西来,势倒沧海竭。屋瓦尽飞扬,行道多颠蹶。挺然与风争,倔强蛟龙跋。终然不自持,划若崩山坼。杜陵惜楠树,我意亦恍惚。信哉昌黎言,木高风必折。勿言势崔嵬,蝼蚁中潜穴。似闻崇明沙,滨江马陀窟。万室随江流,老少多漂没。公胡久彷徨,为此良咄咄。翻惜堂搆初,不种松与柏。
妇女之孝二十首·宛陵女子。宋代。林同。异哉一女子,独抱母啼号。非但脱虎口,还能落兽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