擢笔题高柱,披襟挹好风。剖瓜苏渴客,采药识仙翁。
飞鸟连云白,幽花点水红。相从问归路,疑误入崆峒。
黟坑桥亭次以文韵二首 其一。唐代。郑玉。擢笔题高柱,披襟挹好风。剖瓜苏渴客,采药识仙翁。飞鸟连云白,幽花点水红。相从问归路,疑误入崆峒。
郑玉(公元734—802年),字廷玉。原籍河南荥阳。其祖父郑亮在鄚州任司马,留居本地,遂为鄚人。其父郑泰,官至武卫大将军侍太常卿。明万历本《任丘县志》记载,郑玉私宅在莫亭县颂美里(鄚州城内),幼年读书习武,有老成之风,至20岁有济世之才。贞元十八年(公元802年)郑玉死于莫亭,时年68岁。第二年葬于鄚州城南二十五里三方村之原。...
郑玉。郑玉(公元734—802年),字廷玉。原籍河南荥阳。其祖父郑亮在鄚州任司马,留居本地,遂为鄚人。其父郑泰,官至武卫大将军侍太常卿。明万历本《任丘县志》记载,郑玉私宅在莫亭县颂美里(鄚州城内),幼年读书习武,有老成之风,至20岁有济世之才。贞元十八年(公元802年)郑玉死于莫亭,时年68岁。第二年葬于鄚州城南二十五里三方村之原。
游仙诗五首 其四。南北朝。王融。湘元有兰芷,汨吾欲南征。遗佩出长浦,举袂望增城。朱霞拂绮树,白云照金楹。五芝多秀色,作桂常冬荣。弭节且夷与,参差闻凤笙。
七子山省先大人墓。宋代。李含章。空馀马鬣五湖隅,不见巫阳降紫都。万里云山栖大鸟,廿年风雨泣诸雏。及门尽望西州树,此地曾还合浦珠。回首音容竟何处,白杨萧瑟惨啼乌。
喜伯兄至都。明代。郭之奇。羁心积午睡,梦言有咨嗟。忽惊童仆语,乃谓长兄车。披衣及庭户,迎面拂风沙。巳闻平安悉,徐讯川陆遐。陈杯发远颜,安榻向馀花。馀花来舞鸟,交交答棣华。物情欢同气,和悦似相加。忘疲重昏饭,容膝共为家。虽非故园聚,暂此慰天涯。
送大方师归金陵。宋代。林逋。渺渺江天白鸟飞,石城秋色送僧归。长干古寺经行了,为到清凉看翠微。
赠宾贡。唐代。裴说。惟君怀至业,万里信悠悠。路向东溟出,枝来北阙求。家无一夜梦,帆挂隔年秋。鬓发争禁得,孤舟往复愁。
送刘茂村主簿之官理定。宋代。杨万里。陆机二十作文赋,刘君二十诣大常。桃花浪险阿香怒,点破龙额归西江。平津六十策第一,刘君五十赐袍笏。一官初入八桂林,官无早晚在努力。大师大漕两德星,总是青原旧使君。若问公堂阶下吏,便是三瑞堂前门生前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