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时春社,去时秋社,年年来去搬寒热。语喃喃,忙劫劫。春风堂上寻王谢,巷陌乌衣夕照斜。兴,多见些;亡,都尽说。
山坡羊·燕子。元代。赵善庆。来时春社,去时秋社,年年来去搬寒热。语喃喃,忙劫劫。春风堂上寻王谢,巷陌乌衣夕照斜。兴,多见些;亡,都尽说。
春社时飞来,秋社时归去,年年岁岁来来往往把寒热衔来搬去。喃喃鸣叫,忙碌飞奔,春风中堂上翻飞寻找王谢时的繁华旧迹,却只见笼罩在夕照斜阳中的寻常巷陌。兴,见证了许多;亡,也尽由着评说。
春社:古代立春后第五个戊日。
秋社:古代立秋后第五个戊日。
喃喃:燕子的叫声。
劫劫:匆忙急切的样子。
王谢:代指高门贵族。
乌衣巷:在金陵城内,是王、谢等两家豪门贵族聚居的地方。
在此曲中,作者托情于燕,抒历史兴亡之叹。燕子有飞迁的习性,秋天飞往南方,春暖花开时再返回北方。作者用燕子的来去喻示时间的流逝,又赋予燕子以人的视角。
接着写燕子喃喃细语,忙碌争飞,似乎在寻找王谢繁华旧迹,诉说人间兴亡之事,实际上是移情于燕子,将燕子的本能活动赋予人的主观意识。在只有“巷陌乌衣夕照斜”的无奈失望中,作者更是借燕子的口吻直接诉说历史兴亡的慨叹。全曲紧扣咏燕来怀古,继承了古人却又不拘泥、重复,立意新颖。尤其是移情手法的运用,使此曲更具婉转、曲折之妙。
“兴,多见些:亡,都尽说”是一个对偶句,依旧借助燕子的视角慨叹历史,文学上将这种手法称作“移情”,即将人的主观感受转移到某样事物上,使人物合一,强化情感的表达。不管历史如何变迁,兴亡往事最终都付与评说,人世喧嚣也都归于“喃喃”之语。曲的结尾很有一种有淡世事的超然之感。
赵善庆(?-1345年后),元代文学家。一作赵孟庆,字文贤,一作文宝,饶州乐平(今江西乐平县)人。《录鬼簿》说他「善卜术,任阴阳学正」。著杂剧《教女兵》、《村学堂》八种,均佚。散曲存小令二十九首。《太和正音谱》称其曲「如蓝田美玉」。...
赵善庆。赵善庆(?-1345年后),元代文学家。一作赵孟庆,字文贤,一作文宝,饶州乐平(今江西乐平县)人。《录鬼簿》说他「善卜术,任阴阳学正」。著杂剧《教女兵》、《村学堂》八种,均佚。散曲存小令二十九首。《太和正音谱》称其曲「如蓝田美玉」。
步程兰畦茂才挽张忠武诗韵二首 其一。清代。陈式金。八载中流柱,江淮仰景星。雄师谋固守,小队奋英灵。赏罚丝毫察,声名远近听。天心如已转,定铸恺歌铭。
水龙吟 其一 次周月船。宋代。赵以夫。塞楼吹断梅花,晓风瑟瑟添凄咽。关河万里,烟尘四野,眼前都别。击楫功名,椎锋意气,是人都说。问周郎何日,小乔到手,为君赋,酹江月。休把愁肠暗结。又相将、鲁云书节。锦围放密,金樽任满,歌声莫歇。赢得朝朝,半醒半醉,佯痴佯劣。尽瞢腾,深入无何,管甚须鬓成雪。
和程德远二首。宋代。王之道。未尽通宵话,犹如一日秋。壮怀天共远,归意雨同留。灯烬何明灭,蛩声静应酬。十年为客梦,应不负瀛洲。
游齐山寺。宋代。梅询。凤刹岧峣挂断霓,凫云渚洳暗窗扉。江风晓定钓人出,山月夜高禅客归。墙外蔓藤移过密,院中杉子落来稀。老僧独坐蒲团稳,自枉晴簷补衲衣。
七夕后一日。宋代。陈普。明朝来岁总过去,密意深情几度春。此是吾徒尘垢事,敢将上下位星辰。
春日同郭汾勷徐阔斋可庵游仙人洞。宋代。杨灏。仙家在何处,洞口自长春。钟乳悬危坐,岩梯绝暗尘。桃花迷远目,草色醉行人。徙倚夕阳晚,山村鸟语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