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曲·笔头风月时时过

阳春曲·笔头风月时时过朗读

笔头风月时时过,眼底儿曹渐渐多。有人问我事如何,人海阔,无日不风波。

译文

吟风咏月的笔墨生涯匆匆流过,眼底下儿孙小辈日渐增多。有人问我人事如何。人海无边的辽阔,没有一天没有风波。

注释

风月:笔下描绘的清风明月。

儿曹:小儿辈,指晚辈的青年。

人海阔:指人事纷纭复杂。

风波:喻人事的复杂和仕途的艰险。

阳春曲·笔头风月时时过创作背景

  这首散曲具体的创作时间已无从考证。姚燧一生有着历居显要、高官厚禄的生活经历。但宦海沉浮,他也体验过仕途风波的变幻莫测。诗人面对元代社会上层内部倾轧的现实,慨叹之中创作此篇。

参考资料:

1、陈思思,于湘婉编著.元曲鉴赏大全集 上: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09:148

  “笔头风月时时过,眼底儿曹渐渐多”,随着笔下的风花雪月一年一年地消逝,跟前的儿女子孙也一个一个多了起来。时光荏苒,转眼间诗人已到暮年,儿孙满堂。这两句是明显的对句,无论从词性、句子的结构,还是平仄搭配上看都对仗工整,而且构思巧妙,前句从多说到少,后句从少说到多。

  前面两句以平常的口吻、简单的文字描绘了一幅宁静、恬淡的生活景象,实际上是为后面的“无日不风波”做铺垫。平静的背后潜藏着跌宕起伏的“风波”,这种情绪上的反差,正是作者别出心裁的设计。

  “有人问我事如何”一句以设问引起转折,问的是仕途的命运,家事的前途,从上面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转为对广阔人生的思考。最后两句“人海阔,无日不风波”是对设问句的回答,同时也是他对一生仕途生活的总结。人海茫茫,社会广阔,人事纷争,无时无刻不是在各种“惊涛骇浪”中颠簸,随时可能身陷危机,这一略显消极的总结体现出作者对现实的不满之情。

姚燧

元文学家。字端甫,号牧庵,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原籍柳城。官翰林学士承旨、集贤大学士。能文,与虞集并称。所作碑志甚多,大都为歌颂应酬之作。原有集,已散失,清人辑有《牧庵集》。...

姚燧朗读
()

猜你喜欢

诗倍太白子美,年高辕固伏生。

却鹤膝枝身健,读蝇头书眼明。

()

不敢要君徵亦起,致君全得似唐虞。谠言昨叹离天听,

新冢今闻入县图。琴锁坏窗风自触,鹤归乔木月难呼。

()

墨章银质雪肤肌,乍见分明忽复疑。物色旧传乡土重,气机应与地灵移。

苞间霜橘如相待,水底丝莼或未知。莫怪尊前倍惆怅,病来方有季鹰思。

()

尘世重逢惊鬓须,世人不满笑谈馀。从渠胃脯亦连骑,顾我纬萧宁锻珠。

白雪共闻楼上曲,青藜谁照阁中书。淮南桂树相携隐,千首新诗酒百壶。

()

尘事潮来不可推,身如病鹤强毰毸。

簿书遮断寻诗路,风雨惊残问月杯。

()

外官之重,其惟使乎。使者之重,兵政刑诛。持挈纲领,设施楷模。

以实去伪,以清革污。善本须养,恶根必锄。非严不肃,非宽不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