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曾作犍为令,四脉尝闻愍俗诗。
共叹才高堪御史,果能忠谏致戎麾。
会稽特欲荣翁子,冯翊犹将试望之。
船系河堤无几日,南公应已怪来迟。
送吴待制中复知潭州二首。宋代。苏洵。十年曾作犍为令,四脉尝闻愍俗诗。共叹才高堪御史,果能忠谏致戎麾。会稽特欲荣翁子,冯翊犹将试望之。船系河堤无几日,南公应已怪来迟。
苏洵(1009年-1066年),字明允,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苏洵长于散文,尤擅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有《嘉祐集》传世。...
苏洵。苏洵(1009年-1066年),字明允,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苏洵长于散文,尤擅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有《嘉祐集》传世。
白云寺与诸子对菊怀何襄武伯友。明代。伍瑞隆。幽人澹如菊,对菊爱幽人。密蕊经霜净,繁香入酒新。栽依无树域,开并散花晨。采采山中暮,何由寄所亲。
苞苴行。宋代。郑侠。苞苴来,苞苴去,封书裹信不得住。君不见箕山之下有仁人,室无杯器,以手的捧水,不愿风瓢挂高树。
鲫潭霁月。清代。王德元。云脚初收月正悬,寒潭一碧浸长天。珠光荡漾清波里,稳住骊龙此夜眠。
大有洞天月下吟前韵。明代。湛若水。大有洞天天上关,迢迢天路隔人间。手攀明月有几尺,海岸孤绝此何山。
杂兴十首 其三。宋代。陆游。灵府宁容一物侵,此身只合老山林。何由挽得银河水,净洗群生忿欲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