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东栏梨花。宋代。苏轼。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如雪般的梨花淡淡的白,柳树也已长得郁郁葱葱,柳絮飘飞的时候梨花也已开满城。
惆怅的站在东栏旁恰似花开正艳的梨树,又有几人能看清这纷杂的世俗人生。
东栏:指诗人当时庭院门口的栏杆。
柳深青:意味着春意浓。
柳絮:柳树的种子。有白色绒毛,随风飞散如飘絮,因以为称。
雪:这里喻指梨花。
清明:清澈明朗。
此诗是四十一岁的诗人于公元1077年(北宋熙宁十年)所作。公元1076年(熙宁九年)冬天,苏轼离开密州(今山东潍坊诸城),接任苏东坡密州知府职位的是孔宗翰。第二年春天,苏轼到徐州赴任,写了五首绝句给孔宗翰。这是其中的一首。
参考资料:
1、曾枣庄 等 .宋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7 :378-379 .
《东栏梨花》为北宋诗人苏轼所做七言绝句。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感叹春光易逝,人生短促之愁情;也抒发了诗人淡看人生,从失意中得到解脱的思想感情,让人们感受到了“人生苦短”,引人深思。
首句以“淡白”状梨花,以深青状柳叶,以柳青衬梨白,可谓是一青二白。梨花的淡白,柳的深青,这一对比,景色立刻就鲜活了,再加上第二句的动态描写:满城飞舞的柳絮,真是“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同时柳絮写出梨花盛开的季节,春意之浓,春愁之深,更加烘托出来。
前两句以一青二白,突出了梨花的特点。它不妖艳,也不轻狂的神态,又在第三句“一株雪”里再次赋予梨花以神韵,并把咏梨花与自咏结合了起来。其实,这“一株雪”正是诗人自己的化身。因为苏轼一生正道直行,清廉洁白,坦荡如砥。在咏梨花时,苏轼用了“柳絮飞时花满城”来加以衬托,梨花既不像“颠狂柳絮随风去”,也不像“轻薄桃花逐水流”,其品格是何其高尚的。诗人还用了“人生看得几清明”来加以侧面烘托梨花之“清明”。“一株雪”和“几清明”是对偶的写法,一不是指有一株梨树,而是指一株梨树一个作者自己,后两句意境如下:作者惆怅的站在东栏旁,梨树上满是白色的梨花,同时柳絮在飘,落在作者身上,作者也变成了“一株雪”,写的是凄清惆怅的意境,最后一句,人生看得几清明,人生能有几次清明,这是补足前句“惆怅”的内容,更增添悲凉的气氛。苏轼的诗,一向以豪放著称,像这样悲凉的很是少见。
诗人完成这首诗已年届不惑,翻来覆去也才只看过了40个清明,心中无法揣测还有几度梨花可看。清明年年如期而至,梨花岁岁伴着漫天飘扬的柳絮,而如寄的人生则只有一个盛年,诚如作者在另一首诗中所叹:“梦里青春可得追?”这正是这首梨花诗深藏着的绵绵不尽的情思,它寄托了作者的人生感悟,是他清明人生细腻而真实的写照。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狗奶子。明代。释函可。中原所不识,神农所不载。味酸性微寒,嘴尖腹渐大。丛生缀短枝,浑疑人血洒。碎捣蜜罗澄,粉如割成块。陈列俎豆间,明明格上帝。此物亦有时,黍稷皆下拜。
吴中兵乱海上征援感事赋怀因寄元美 其一。明代。宗臣。世变忽如此,天心那可知。蛟螭江欲裂,戎地马堪支。当日销金甲,斯人遂赤眉。群奴把芦管,应向阖闾吹。
赠蒲察元帅七首 其六。元代。耶律楚材。主人开宴醉华胥,一派丝篁沸九衢。黯紫葡萄垂马乳,轻黄杷榄灿牛酥。金波泛蚁斟欢伯,雪浪浮花点酪奴。忙里偷闲谁若此,西行万里亦良图。
出县。宋代。陆游。匆匆簿领不堪论,出宿聊宽久客魂。稻垄牛行泥活活,野塘桥坏雨昏昏。槿篱护药才通径,竹笕分泉自遍村。归计未成留亦好,愁肠不用遶吴门。
太宗伯霍公渭先邸署见古楼宴集纵谈古今治国要理纪述一首。明代。黄省曾。帝左开华第,天中标峻楼。雀湖邻月晓,钟阜近云秋。北衮方调烛,南宫少借筹。黄图宁坐镇,苍庶奠清脩。缃秘蓬山聚,篇多册府求。传诗穷正变,约史象春秋。小子惟卑器,名公接大游。谈王儒有则,折圣世无俦。片语衡知宋,裁言掌见刘。一生君是报,双鬓国为忧。狎坐杯常继,清言烛每留。自惭珠不足,明璧竟何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