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国春归未有涯,小栏高槛别人家。
五更惆怅回孤枕,犹自残灯照落花。
华下。唐代。司空图。故国春归未有涯,小栏高槛别人家。五更惆怅回孤枕,犹自残灯照落花。
春回故乡美妙的景象无边无涯,那优美的小栏高槛是别人的家。
五更时惆怅苦闷又回到我心上,仍是孤灯一盏照着这片片落花。
华下:即华州(今陕西华县),作者曾旅居华州。
故国:指作者的家乡。春归:指春回大地。未有涯:无边无际。
小栏高槛:小小的栏杆,高高的横槛。
五更:天快亮时称五更。孤枕:指作者自己孤零零地睡着。
犹:还。残灯:灯已没油,光也昏暗了。落花:指花朵零落,春即归去。
乾宁三年到光化元年(896~898),昭宗被军阀李茂贞逼迫,曾离开长安,在华州暂住,而司空图这一段时间里则在朝廷中担任兵部侍郎,不久,托足疾辞职。这首诗,是他在华州的怀归之作。
参考资料:
1、尚作恩 等 .晚唐诗译释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87 :192-194 .
诗的第一句写梦中的境界。作者远离家乡,久久不能归去,又正是大好的春天,思乡之情与眼前之景便衍成一梦,写自己回到了故乡,正是春光洒遍大地,无边无际。这里的“未有涯”三字,既包括姹紫嫣红”、“莺啼燕语”,也有作者的内心活动和无限的喜悦。虽然着笔不多,而喜悦之情却十分明显。次写梦后。一梦醒来,眼前所见却是小栏高槛,环境虽然优美,可惜不是梦中的故乡了,而是“别人家”。在这两句诗中,梦中回到故乡与现实中回不了故乡成了对比,梦中家乡春光大好与醒来“别人家”的“小栏高槛“成了对比。这样便把诗人极度怀念故乡,又恨不得归去的复杂情怀抒发得十分真切。
诗的第三、四句紧承前两句写作者梦醒后的心情和环境。这些描写与第一句梦游故乡相对照,与第二句的描写紧紧相连。这里的“小栏高槛”是“别人家”,这里没有了梦游回乡的欢乐,有的只是自己五更独眠,苦闷、惆怅,室内只有残灯一盏,窗外还有纷纷的落花。这样便把诗人的内心世界,把诗人的情态和愁容展示出来,环境的凄凉冷落也写得逼真形象。这样,总观全诗,作者思乡这个题意便表现得更为完整了。
司空图(837~908)晚唐诗人、诗论家。字表圣,自号知非子,又号耐辱居士。祖籍临淮(今安徽泗县东南),自幼随家迁居河中虞乡(今山西永济)。唐懿宗咸通十年(869年)应试,擢进士上第,天复四年(904年),朱全忠召为礼部尚书,司空图佯装老朽不任事,被放还。后梁开平二年(908年),唐哀帝被弑,他绝食而死,终年七十二岁。司空图成就主要在诗论,《二十四诗品》为不朽之作。《全唐诗》收诗三卷。...
司空图。司空图(837~908)晚唐诗人、诗论家。字表圣,自号知非子,又号耐辱居士。祖籍临淮(今安徽泗县东南),自幼随家迁居河中虞乡(今山西永济)。唐懿宗咸通十年(869年)应试,擢进士上第,天复四年(904年),朱全忠召为礼部尚书,司空图佯装老朽不任事,被放还。后梁开平二年(908年),唐哀帝被弑,他绝食而死,终年七十二岁。司空图成就主要在诗论,《二十四诗品》为不朽之作。《全唐诗》收诗三卷。
冬日舟中。明代。伍瑞隆。名山我将往,寇盗尔何侵。片月惊心白,澄江搅思深。事危群策集,冬热瘴烟沉。抢攘悲生事,难忘梁甫吟。
归来。宋代。黎廷瑞。渺渺臯兰远路渐,灵龟何必为余古。还家早似千年鹤,乘世元无六月蟾。元叟为官犹号漫,陶翁未仕已名潜。吴人终未谙羊酪,刚道莼羹似蜜甜。
次韵范石湖田园杂兴诗六十首 冬日十二首之七 其五十五。元代。凌云翰。紫芥九宜配白菘,响生牙颊味偏浓。拟同坡老残年饱,肯教何曾一日供。
旅舍述怀。宋代。程宿。北山之北寄柴扉,茅屋参差倚翠微。老罢那知还作客,春深无奈苦思归。淹留恐复荒三径,潦倒宁堪护六飞。乘鹤双凫成底事,不应容易裂荷衣。
桃源洞。清代。费应泰。不识桃源路,舟人指故山。白鸥秋水外,黄叶夕阳间。尘世境原幻,渔郎事可删。时清竞朝市,长觉洞门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