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爱浮花,元只爱、松筠高节。归去好、草堂风雨,对床心切。东鲁云山多秀丽,西溪泉石尤香洁。待英灵、重入梦中来,分明说。今古异,行藏别。身易退,腰难折。信叫阍非勇,闭门非怯。玉斧已修明月就,瑶琴何必朱弦绝。试回看、前日利名心,红炉雪。
满江红·不爱浮花。元代。王旭。不爱浮花,元只爱、松筠高节。归去好、草堂风雨,对床心切。东鲁云山多秀丽,西溪泉石尤香洁。待英灵、重入梦中来,分明说。今古异,行藏别。身易退,腰难折。信叫阍非勇,闭门非怯。玉斧已修明月就,瑶琴何必朱弦绝。试回看、前日利名心,红炉雪。
王旭(生卒年不详,约公元1264年前后在世),字景初,东平(今属山东)人。以文章知名于时,与同郡王构、永年王磐并称“三王”。早年家贫,靠教书为生。主要活动于至元到大德年间。有《兰轩集》二十卷,原本已不传。清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曾从《永乐大典》中辑出王旭诗文若干篇,重编为《兰轩集》十六卷,其中诗九卷,文七卷。与王构、王磐相比,王旭处境最不好,诗文中往往流露出怀才不遇情绪,《古风三十首》集中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生平事迹见《大明一统志》卷二三、《元诗选·癸集》乙集小传、《元书》卷五八。...
王旭。王旭(生卒年不详,约公元1264年前后在世),字景初,东平(今属山东)人。以文章知名于时,与同郡王构、永年王磐并称“三王”。早年家贫,靠教书为生。主要活动于至元到大德年间。有《兰轩集》二十卷,原本已不传。清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曾从《永乐大典》中辑出王旭诗文若干篇,重编为《兰轩集》十六卷,其中诗九卷,文七卷。与王构、王磐相比,王旭处境最不好,诗文中往往流露出怀才不遇情绪,《古风三十首》集中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生平事迹见《大明一统志》卷二三、《元诗选·癸集》乙集小传、《元书》卷五八。
张子纮画梅歌。明代。林鸿。人间百卉竞春晔,独有梅花穷晚节。严冬雪霰白皑皑,此花凌寒今始开。繁英澹蕊乍疏密,群仙佩玉纷瑶台。最怜横月出修竹,不分随风委绿苔。三星处士乘槎客,毫素天机写生色。兴来挥洒与时人,贵宦持钱求不得。千枝万朵宫苑腴,枯梢冷萼山泽癯。风流閒雅韵自别,照水横厓体总殊。妙墨移来茅屋里,半幅溪藤露春意。入户幽禽讶影斜,开门野衲疑香至。古来画者亦纷纷,今日闽南独数君。不用雪窗花满树,对兹亦可玩羲坟。
龙游道中得家信。宋代。曹彦约。幸自居家乐,何须遣信来。声闻先陨获,书至尚惊猜。问仆心方定,开缄色渐回。寄言重九日,扫净玉京台。
运河行。宋代。刘宰。运河岸,丁夫荷鍤声缭乱。红莲幕府谁献言,运河泄水由函管。函管掘开须到底,运材归府供薪爨。庶几一坏不可复,民田虽槁河长满。民田为私河则公,献言幕府宁非忠。我闻此言为民说,急趋上令毋中辍。小民再拜为我言,函管由来几百年。大者用钱且十万,小者羊此工非坚。厥初铢积费民力,厥后世世期相傅。岂但旱时须灌溉,亦尤久潦水伤田。向来久旱河流绝,放水練湖尤水洩。州家有令塞函管,函管虽存谁复决。小须雨泽又流通,函管犹存不费工。只今掘尽谁敢计,但恐民田纵此废。丰年馀水注江湖,涓滴不为农亩利。有时骤雨浸民田,水不通流禾尽弃。况今农务正纷纭,高田须灌草须耘。尽驱丁壮折函管,更运木石归城闉。吕城一百二十里,不知被扰凡几人。太守仁民古无比,凝香阁下宁闻此。愿傅新令到民间,函管须塞不须毁。已填函管无尾闾,大舶通行水有馀。函管不毁民欢娱,异时潴演无妨渠。忆昔采诗周太史,不间小夫并贱隶。试裒俚语扣黄堂,鈇钺有诛宁敢避。
武陵春 春怨。清代。徐灿。昨夜杨花飞几许,冷暖在心头。萍踪浪影且随流。切莫近红楼。未尽生前愁与闷,烟水古杭州。春魂黯黯绕兰舟。却是梦中游。
越王台。宋代。陈元晋。南州胜观越王台,天与诗人醉眼开。云漠边蕃路要远,水茫茫处潮回去,人家一半藏烟树,往事千重问石苔。料得清秋尤好在,一樽重红月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