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凭危堞望,暗起异乡情。
霜落蒹葭白,山昏雾露生。
河滩胡雁下,戎垒汉鼙惊。
独树残秋色,狂歌泪满缨。
边城独望。唐代。马戴。聊凭危堞望,暗起异乡情。霜落蒹葭白,山昏雾露生。河滩胡雁下,戎垒汉鼙惊。独树残秋色,狂歌泪满缨。
初秋时节,诗人独自凭倚着高高城楼的堞墙,眺望塞外风光,不由自主萌发了一股独客异乡的感情。
诗人马戴,曾从军大同军幕,独在异乡,面对荒凉的塞外,翻腾着感情波澜,这是十分自然的。全诗似乎是前后两联抒情,中间两联写景,但细细读来四联诗又浑然一体,情景互生。
“聊凭”、“暗起”这两句诗把读者带进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里去。诗人面对当前处境,既无可奈何,又无法排遣心中的郁闷。这样,就从诗人的内心开始展现诗人的自我形象。
颔联、颈联承首联之“望”,写望中所见;也承首联“异乡情”,写出了“异乡情”暗起的环境。严霜凝结,蒹葭一片惨白,使人感受到一阵寒意;远山昏暗,雾霭在山林中升腾而起,弥漫于山峦峰壑。这是一幅远景,画面中突出了萧索的气氛。紧接着,诗人又呈现一幅近景。胡天的雁群垂下了翅膀,落在荒凉的河滩上;一阵阵动人心魄的鼙鼓之声,从军营里传出。这幅近景,加强了全诗画面凄冷萧瑟的悲凉之感。诗人望中所见,是如此萧条、冷落,又具有鲜明的异乡情调,自然会引起万千思绪,回应了异乡情暗起的缘由。诗人选取了富有特色、富有感情色彩的意象来构成望中所见的境界,引发了读者无限的情思。
诗人的情绪也随着所写步步激荡。末联里“独”树,“残”“秋色”,层层递进,把诗人的情绪“逼”向了高潮。在孤零零的一棵树上,几片黄叶残留枝头,萧瑟的秋色、萧飒的秋风之中,诗人在树下徬徨,继而狂歌、号泣,泪水如雨,洒落衣襟。这样,诗人就完成了对自我形象的刻画。
从独自一人无可奈何地在城楼凭堞而望,到眼前凄清、悲凉的秋景,到情绪的爆发而狂歌号泣,从叙述、描绘到抒情,从外在动作形态,进入到情绪的深处,很有层次感地完成了诗人自我形象的刻画。这一形象的塑造,动作性鲜明,感情浓烈,可谓形神兼备,给人留下极深刻的印象。严羽《沧浪诗话》曾说:“马戴在晚唐诸人之上。”在某方面说来,这一评价是有一定依据的。
马戴。马戴(799—869),字虞臣,唐定州曲阳(今江苏省东海县)人。晚唐时期著名诗人。
小雪前三日锺冠之约余侍老人行山舟发后洪入。宋代。洪咨夔。溪流转处两三家,落落疏林浅浅沙。可是小春风物早,檐头一束杜鹃花。
鲲身渔火。清代。陈廷圭。鲲身沙似雪,渔火夜团团。掩映星千点,斜联月半阑。微明含宿雾,列焰照回澜。影拂寥天静,光横极浦寒。遥瞻依水曲,细数隐江干。海国恬熙日,频闻唱晚欢。
送罗君仲矩致仕还乡。明代。梁兰。领簿江都日,贤良独荐君。归休惭白首,高步喜青云。重见心相爱,那知手又分。草堂江浦上,尊酒且论文。
成父居于普宁寺钟楼之下辟以为斋旧名坎止近。宋代。赵蕃。人行冥昧中,遇坎辄自省。闻是微妙音,安得忘所警。
拟古七十首 其八 刘文学桢陪宴。明代。王世贞。公子富令德,穷乐在清时。卜昼启初筵,丙夜犹未疲。丛篁夹文馆,碧萼缀丹梯。潜月青林端,万颖射金池。澄露滴华桐,薰风穆然吹。炮炙参差进,觞醴纵横飞。伎士慕新端,肉奋丝竹驰。渊鳞中踊跃,宿鸟无宁枝。冉冉东方曙,欢唱掩鸣鸡。冠盖散交衢,粉泽有馀施。畸客誇殊遇,叹息不可追。
忧伤四首上樊时中参政苏伯修运使 其四。元代。王逢。江海壖,家家浮生多在船。船居无租出无禁,竞卖田宅行盐钱。私盐渐多法渐密,隩里干戈攘白日。寻常恶孽不肯除,本固枝蕃祸非一。虎符龙节王者师,赦过录功先自欺。谏臣上疏劾已晚,蔓延及今归咎谁?地官合为弘远计,盐价减徵同赋税。盗源既清民瘼除,五风十雨歌《康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