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昭秋素景,明月涵金华。清酒照朱颜,中堂发高歌。
游子在外单,结交常苦多。别离动白头,人生复几何。
悲风摇枯林,严霜携女萝。新知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录别 其十。明代。李攀龙。昭昭秋素景,明月涵金华。清酒照朱颜,中堂发高歌。游子在外单,结交常苦多。别离动白头,人生复几何。悲风摇枯林,严霜携女萝。新知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号沧溟,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李攀龙。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号沧溟,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送上官察院归闽中。宋代。彭汝砺。南山幽幽,非可陵之丘。渊渊其渊,非潢污之泉。我徒以趋,君假我以车。我泳而游,君载我以舟。君行未至,我心非乐。君去不迟,如之何勿思。是用作歌,以告吾怀。
乌栖曲。元代。黄哲。九月过姑苏,江头霜草枯。西风吹叶尽,愁杀夜栖乌。栖乌月明里,霜重惊还起。无处托安巢,哑哑渡江水。江波浅复深,东去无还心。《白苎》吴宫曲,能成哀怨音。只言欢乐长相保,青春几时秋又老。可怜西子断肠花,不及虞姬美人草。舞罢垂杨金缕衣,椒房绛烛明星稀。越骑争驰海山动,吴歌尚绕梁尘飞。梁尘飞飞《白苎》哀,乌啼夜半阊门开。鸱夷浮江麋鹿来,月明犹照姑苏台。自君之出矣自君之出矣,无处托鳞音。思君如昼烛,泪尽不明心。
光霁堂 其二。明代。平显。我公黔宁嗣,世济忠孝美。容光照隙罅,于焉烛斯理。怅望珠履荣,老客思未已。何当驾长风,一溯秋万里。
古离别二首 其二。宋代。周紫芝。行行重行行,此别深可惜。临分意难传,欲语泪复滴。我欲从君游,恨乏双飞翮。
过沙河舟几覆次陈内翰本初韵。明代。孙绪。旧见沙河自坦途,波涛今日胜彭湖。仙舟深愧汉名士,鱼腹将吞楚大夫。笔底咏歌成谩兴,眼前生死未须图。独怜千里高堂上,新寄平安书到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