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五日榴花杯,故园故人北渚来。君今不饮红颜去,那有长丝系得回。
五日与殿卿游北渚 其二。明代。李攀龙。五月五日榴花杯,故园故人北渚来。君今不饮红颜去,那有长丝系得回。
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号沧溟,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李攀龙。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号沧溟,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游二禅师道场。宋代。沈括。胜境东西白,高僧一二禅。只知行道处,不记住山年。涧月中分照,林花各自妍。披云寻旧址,犹在绛峰边。
赋得驰道玉声寒送罗泽御史之南京。明代。郑珞。禁城钟鼓漏初残,佩玉声中引百官。响度碧云双阙曙,清摇秋月九霄寒。花边振处风霜肃,天上朝回雨露宽。豸史承恩南去日,几回清梦听珊珊。
次韵因上人晚菊简魏定父。宋代。王之道。荆棘困松柏,风雨乱昏晓。干戈几时息,年来费天讨。孤芳如谢安,端恐非小草。此意谁人知,伊余相自保。
怀良人。唐代。葛鸦儿。蓬鬓荆钗世所稀,布裙犹是嫁时衣。胡麻好种无人种,正是归时不见归。
水调歌头 观《仙女们》舞曲。近现代。王季思。疏林落黄叶,曲涧泻流泉。千山浩然风露,月色淡如烟。此境何人曾到,但见群仙来去,玉趾点琴弦。纱裙云朵朵,粉翅蝶翩翩。萧邦曲,芭蕾舞,两空前。诗情画意难到,妙处为君传。为问神仙何在,但在人间好处,真美发光鲜。努力从兹去,高步大罗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