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衣岩木下,倚杖白云层。落日悬狐塞,清秋度马陵。
千峰寒自出,大泽莽相仍。左瞰邢襄郡,分符忆股肱。
登黄榆马陵诸山是太行绝顶处 其三。明代。李攀龙。振衣岩木下,倚杖白云层。落日悬狐塞,清秋度马陵。千峰寒自出,大泽莽相仍。左瞰邢襄郡,分符忆股肱。
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号沧溟,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李攀龙。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号沧溟,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用几复韵题白氏思堂。宋代。黄庭坚。夫子勤於蘧伯玉,洗心观道得灵龟。开门择友尽三益,清坐不言行四时。风与蛛丝游碧落,日将槐影下隆墀。天空地迥何处觅,岁计有余心自知。
望江南 其一 同周长卿、焦不害咏所见。明代。俞彦。流盼处,相对两峰尖。扇底不防明月上,轻衫微动晚风纤。聊复为郎淹。
朝中措(送管顺甫赴漕)。宋代。李曾伯。少年随分赋鹦洲。得意桂花秋。今日送君行色,梦和月到南楼。材名仲父,辞华季子,香满南州。勉力中流击楫,直须连钓鳌头。
为啸石二兄得馆寄呈六绝 其三。清代。安魁。北辕如许改南辕,手足相连亦足欢。只恨长途艰往返,高堂未易教心宽。
赦后送人还家。明代。曹义。天降丹书湿紫泥,嵩呼万里贺声齐。恩波已喜消春瘴,驿路行看听晓鸡。逸兴暗随江树迥,离情愁逐暮云低。到家想及清明候,花满山城莺乱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