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来漳水上,早晚发长安。放逐吾曹在,风尘此道难。
孤城高自卧,万事醉相看。莫击邹阳剑,霜飞五月寒。
夏日行部遇明卿子与于瘿陶邑。明代。李攀龙。何来漳水上,早晚发长安。放逐吾曹在,风尘此道难。孤城高自卧,万事醉相看。莫击邹阳剑,霜飞五月寒。
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号沧溟,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李攀龙。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号沧溟,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冶城马上。明代。王恭。策马三山路,经过似胜游。千门烟灶晓,独树钓台秋。雁塔天边小,孤帆鸟外愁。晚来灯火起,钟鼓凤池头。
过萧尺木墓。清代。沈祥龙。家国沧桑一慨中,《离骚》图就思无穷。遗民老去诗心苦,古壁长留画本工。巷僻难寻庐一角,冢荒重薙草千丛。春来樵采新申禁,宰木森森夕照红。
秋日杂诗。明代。吴兆。新谷望将熟,无田安可希。饥驱儿女去,同拾遗穗归。鸟雀争喧啄,不忍相逐飞。夕舂朝作饭,朝舂夕作糜。赖此保朝夕,我心实伤悲。爰思古之人,贫贱甘如饴。牧豕上林苑,逃耕蒙山陲。道胜聊自慰,欣咏《衡门》诗。
入内考进士同考官唱和三首 其二。宋代。毕仲游。未得还家意不忙,日斜人散傍修廊。白头已向新吟懒,青眼相逢旧话长。高阁无声沉昼漏,侧门有路想天章。闻公自谓忘怀者,今日情怀岂易忘。
触兴。宋代。曾丰。山向南逾秃,江归下转清。鸟那容久立,鱼不及潜行。云外雁机动,沙头鹭意萌。信为吾道计,切忌太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