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去渊明益羡闲,兴来高阁漫跻攀。
半檐爽气尊前雨,百里平林掌上山。
天际轻阴寒未散,日斜飞鸟倦知还。
长安尘土三千丈,不到清泉白石间。
虎丘登阁。明代。文徵明。老去渊明益羡闲,兴来高阁漫跻攀。半檐爽气尊前雨,百里平林掌上山。天际轻阴寒未散,日斜飞鸟倦知还。长安尘土三千丈,不到清泉白石间。
文徵明(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文徵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文徵明。文徵明(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文徵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步赵于岗孝廉韵三首 其一。清代。陈式金。东庄小筑欠迂回,差喜春花面面开。文从肯临看绿竹,蓬门愿与扫苍苔。清新句为园生色,隽妙香从腕底来。惭愧班门思弄斧,高吟难继莫相猜。
和张德远伐松之什。宋代。党怀英。社栎赋散材,乃遭匠石嗤。高梧中宫徵,不能保孙枝。全伤随用否,理固不可移。堂堂十八公,端劲出天姿。蟠根借馀润,茂郁清溪湄。雨师夜失律,偶此遗神螭。烟鳞渍寒雨,雾鬣明朝曦。腾拿困愈壮,偃蹇僵不疲。未能走沆漭,聊与草木嬉。长风动头角,吟啸舒郁伊。尘埃讵能久,雷电会有时。昨宵卧溪月,老影閒横欹。天明竟不举,俯仰益怪奇。拿拳攀半崖,渴喙吞清漪。希珍价不售,复病樵柯危。材高辄尔耳,咄彼造化儿。樛枝饱霜雪,遽与蓬蒿衰。孤标挽万牛,未为廊庙知。窈窕桃李春,奈尔千岁期。枯桑岂自贾,取败以老龟。兹非爨下材,梁栋终见施。长短归自然,勿为凫鹤悲。
柬直方居士 其四。元代。胡奎。鹤背东来不待招,云裳霞佩思飘飘。语言已觉无烟火,襟度还能振泬寥。近海玉楼天不远,当阶珠树雪初销。此中别有箕山趣,莫为风声即弃瓢。
关山月。宋代。释文珦。月从东海出,冷照玉门关。征人家万里,梦向月中还。金闺亦有梦,却行玉关道。道路不相知,思深各衰老。胡笳吹哀怨多,奈此关山明月何。终宵迸泪如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