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岁嘉平燕紫宫,长筵错落午门东。一时随例沾恩泽,此日追思叹转蓬。
节叙不禁双鬓改,江湖犹幸一樽同。柳条萱草何须问,且共天涯目断鸿。
腊日与才伯小酌追怀去腊午门赐燕。明代。文徵明。去岁嘉平燕紫宫,长筵错落午门东。一时随例沾恩泽,此日追思叹转蓬。节叙不禁双鬓改,江湖犹幸一樽同。柳条萱草何须问,且共天涯目断鸿。
文徵明(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文徵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文徵明。文徵明(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文徵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呈段元衡。宋代。赵蕃。君从桂林来,我欲衡阳去。邂逅一尊同,飘流数年叙。我未长沙去,君复衡阳来。还思数年隔,更遣五言裁。我归玉溪傍,君向灵山侧。来往方自兹,飘流勿多惜。
吠犬。宋代。连文凤。爪牙淬霜戟,眼晴耀铜铃。轻猥更健捷,群兽此最灵。吠尧非无知,怪水类桀形。一片爱主心,庸作警世铭。哀哉乞邻者,摇尾偷余龄。
秦对岩宫谕七十 其三。清代。陆楣。匝月笙歌宴未移,脩脩书剑自天涯。品题易作连城贵,剪拂宁忘伏枥思。中允最怜投分久,舍人应念报恩迟。只余木食严栖客,愿自商山更采芝。
暮春上塘道中。宋代。范成大。店舍无烟野水寒,竞船人醉鼓阑珊。石门柳绿清明市,洞口桃红上已山。飞絮著人春共老,片云将梦晚俱还。明朝遮日长安道,惭愧江湖钓手闲。
送傅扩斋廉访秩满归长安。元代。王璋。南国皇华使,东维列宿光。选抡应近侍,扬历且殊方。地镇江陵重,天连蜀道长。班荆非客宦,负弩盛朝章。问俗鱼凫国,传杯杞梓堂。舞看渝水曲,歌倩竹枝娘。叔子心期远,文翁政术良。巡巡持汉节,处处即桐乡。瑶历更新号,崇台整旧纲。五骢鸣宛水,轩鹤憩陵阳。落笔霜威重,随车雨气凉。泽中集鸿雁,道上屏豺狼。举错消群枉,封培惜众芳。春回鲁宫藻,诗咏召公棠。有客栖南郭,无人荐蜀庄。分庭宽礼数,退食问行藏。古道今安有,深心矢不忘。方欣为李御,旋报促曹装。送客听鸡唱,征帆拂雁行。楚江枫叶赤,陶宅菊花黄。未识长安第,还分汉署香。他年怀旧德,怅望绣衣裳。
法曲献仙音 金阊寒夜和梦窗。清代。况周颐。残月窥尊,冻云沈笛,况是天涯庭院。烛泪红深,枕棉香薄,伤心画谯清点。伴梦短梅花冷,幺禽语春怨。玉容远。也应怜、杜郎落拓,悲锦瑟弦柱,暗惊泪染。宛转碧淞潮,共垂杨、萦恨难剪。凤纸题残,奈云边、珠佩声断。拌尘销鬓绿,万一跨鸾低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