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叶鸣蜩绿暗,荷花落日红酣。
三十六陂春水,白头想见江南。
三十年前此地,父兄持我东西。
今日重来白首,欲寻陈迹都迷。
题西太一宫壁二首。宋代。王安石。柳叶鸣蜩绿暗,荷花落日红酣。三十六陂春水,白头想见江南。三十年前此地,父兄持我东西。今日重来白首,欲寻陈迹都迷。
三十多年前父亲兄长带我来到这里,牵着我的手,从东走到西,从西走到东。
今天故地重游而头发早已花白,想寻找从前见过的景色不禁令人迷茫。
西太一宫:道教庙宇,宋仁宗天圣年间所建。洪迈《容斋三笔》:西太一宫,在汴京(今河南开封)西南八角镇。
鸣蜩(tiáo):鸣蝉。
酣:浓透。“柳叶”二句:一作“草色浮云漠漠,树阴落日潭潭”。
三十六陂(bēi):池塘名,在汴京附近。陂:池塘。江南扬州附近也有三十六陂,故诗中云“想见江南”。春水:一作“流水”。
持:携带。
参考资料:
1、霍松林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221-223
2、高克勤 等.王安石及其作品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35-36
这组诗是北宋神宗熙宁元年(1068)诗人到京城后重游西太一宫时即兴吟成,题写在墙壁上的作品,即所谓题壁诗。在这初游与重游的漫长岁月里,父母双亡,家庭变故,国事难为,自己在事业上也还没有做出什么成绩,触景生情,感触很深,写下这两首诗。
参考资料:
1、霍松林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221-223
第一首,“柳叶鸣蜩绿暗,荷花落日红酣”这两句写所见景物,纯以名词巧妙组合,色彩对比鲜明。“绿”而曰“暗”,极写柳叶之密,柳色之浓。鸣蜩,就是正在鸣叫的知了(蝉)。“柳叶”与“绿暗”之间加入“鸣蜩”,见于那些知了隐于浓绿之中,不见其形,只闻其声,视觉形象与听觉形象浑然一体,有声有色。“红”而曰“酣”,把荷花拟人化,令人联想到美人喝醉了酒,脸庞儿泛起了红晕。“荷花”与“红酣”之间加入“落日”,不仅点出时间,而且表明那本来就十分娇艳的荷花,由于落日的斜照,更显得红颜似醉。第三句“三十六陂春水”补写池塘水,但写的不仅是眼中的水,更主要的是,还是回忆中的江南春水。最后一句“白头想见江南”,由眼前的景色联想到故乡。三四两句有回环往复之妙。就是说,读完“白头想见江南”,还应该再读“三十六陂春水”。眼下是夏季,但眼前的陂水却像江南春水那样明净,因而就联想到江南春水,含蓄地表现了抚今追昔、思念亲人的情感。
此诗前两句就“柳叶”“荷花”写夏景之美,用了“绿暗”“红酣”一类的字面,色彩十分浓艳美丽。这“红”与“绿”是对照的,因对照而“红”者更红,“绿”者更绿,景物更加动人。第四句的“白头”,与“绿暗”“红酣”的美景也是对照的,但这对照在“白头”人的心中却引起无限波澜,说不清是什么滋味。全诗由真入幻,触景生情,语意简明而含蓄。
第二首,“三十年前此地,父兄持我东西”这两句回忆初游西太一宫的情景。三十年是概指,当年初游此地,他还幼小,父亲和哥哥王安仁牵着他的手,从东走到西,从西游到东。而岁月流逝,三十多年过去了,父亲早已去世,哥哥也不在身边,真是“向之所欢,皆成陈迹”。于是由初游回到重游,写出了下面两句:——“欲寻陈迹”,表现了对当年父兄同游之乐的无限眷恋。然而连“陈迹”都无从寻觅了。四句诗,从初游与重游的对照中表现了今昔变化——人事的变化,家庭的变化,个人心情的变化。言浅而意深,言有尽而情无极。比“同来玩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赵嘏《江楼感旧》)之类的写法表现了更多的内容。
这组诗的第一首是最受关注的,其色彩、意象、意味,俱不可及。但读者也不能忽略了第二首。这两首诗所写的是同一情事,是一个整体,它们是互相完成的关系,只有在整体上理解了这两首诗之后,才能更好地理解其中的一首。第一首是以兴象的方式来传达诗意的,既有意境,也有意味;第二首则不具备第一首的色彩、意象之美,它是以叙述的方式来传达诗意的,但却同样有很动人的意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才道閒愁随雁去,薄暖轻寒,又是春将暮。过尽飞花江上路,东风多傍垂杨树。
惆怅欲招双燕语,门巷重来,依约当年否。绕遍珍丛空絮絮,乌衣梦渺知何处。
鹊踏枝八首 其六 和忍寒用阳春韵。近现代。丁宁。才道閒愁随雁去,薄暖轻寒,又是春将暮。过尽飞花江上路,东风多傍垂杨树。惆怅欲招双燕语,门巷重来,依约当年否。绕遍珍丛空絮絮,乌衣梦渺知何处。
送方进士游庐山。宋代。梅尧臣。长风沙浪屋许大,罗刹石齿水下排。历此二险过湓浦,始见瀑布悬苍崖。系舟上岸入松径,三日踏穿新蜡鞋。路盘深谷出岭望,后山日照前山霾。偶逢风雨恐衣湿,侧倚石胁人相乖。雨收不觉在高处,却见僮仆提携偕。水声不绝鸟声好,药草香气人人怀。老僧避俗去足跣,野客就涧开门为。树隐映见寺刹,层层杳杳跻云阶。坞田将获鸟雀横,秋果正熟猴猿。东林淡应似旧,唯此足以待尔侪。子心洒落撇然往,我主尘垢难磨揩.
题方洲。明代。黄廷用。□发灵峰上,平分蔓萃湖。云閒浮野树,日煖浴沙凫。花落流飘锦,石横浪搏珠。只缘贪胜迹,□日负诗逋。
雨怀安止三首 其三。宋代。郭祥正。雨隔陈夫子,僧坊懒独游。闭门谁复过,欲语已含愁。病翼深防弹,惊鳞远避钩。交情君勿替,松柏挺霜秋。
赠长寿寺住持成果上人。清代。周冠。昔登鹫峰寺,隐公谈元旨。蒲褐屈双足,梵音宣一指。道佛不在经,得者如穿蚁。道经亦有佛,悟者如牧豕。灵山本无地,掬之在尺咫。出世非忘世,佛亦求诸己。聆此颇称善,妙论欲予起。茫茫众生劫,忽忽十余纪。朅来珠江游,两载滞行李。丛林每探胜,问道寻释子。缁流亦有徒,钟磬惟食耳。谁能阐宗风,一畅禅家理。成师本慧异,少即达生死。壮年历四方,大刹皆投止。内典得师授,旷然无涯涘。归来主名山,知识为上士。登坛一棒喝,闻者俱粲齿。忽焉若猛省,鞭辟更入里。经佛两融液,若冰之在水。余艺擅岐黄,利济心所喜。能事复通儒,间亦涉书史。小诗格律奇,岛瘦差可拟。纵笔扫尺素,寒梅香满纸。赠予两三幅,墨沈留霜蕊。此品自超卓,亲炙非俗鄙。俨从隐公游,不觉颠厥趾。我闻六祖时,一偈悟佛氏。欲证菩提身,夙根原有以。传法得南宗,愿言从此始。